共享优质资源 辐射带动提升
凭祥市教育局
我市地处祖国南疆,作为广西边境民族地区县(市)之一,由于饱受战争创伤,经济、文化、教育与内地相比,学前教育发展相对比较落后。随着学前教育教育改革的推进,我市学前教育获得飞跃性发展,全市46所幼儿园,其中有1所自治区示范幼儿园,8所市级示范幼儿园,7所县级示范幼儿园。幼儿三年毛入园率达97.62%,普惠覆盖率达88.17%,公办园在园占比达50.79%。虽然我市学前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还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现象,表现为:公办园大班额现象严重,优质幼儿园分布不均(优质园基本分布在城区),城乡办园条件和师资水平差距大,“择园热”现象严重。乡村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成为我市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瓶颈。
【主要举措】
为顺应学前教育的发展,加速薄弱园的优质化进程,满足社会及家长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我市充分发挥优质名园示范辐射作用,整合资源,集成力量,踏上了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的探索之路。
(一)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推进
我市成立由教育局局长任组长的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凭祥市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改革规划方案》,统筹规划集团布局、制定集团化办园改革发展目标、创新集团管理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因园制宜,分类指导,按照规划分步推进集团化办园改革工作,提升薄弱园办园质量,促进不同类型的幼儿园均衡发展。
(二)建立机制,探索集团管理模式
围绕编制少,人才缺,幼儿园建好后如何运转;如何提升小学附属幼儿园办园质量等问题,我市大胆创新管理机制,完善城、镇、村三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探索三级集团办园模式,带动城乡村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落实独立事业法人登记制度。将新建幼儿园设立为事业法人单位;将小学附属幼儿园从小学脱离出来,给予办理事业法人证书,确保“一园一证”。农村幼儿园教师编制采用“控制数”解决。
二是探索集团化管理模式。将农村幼儿园纳入集团,探索建构一个法人一体化(紧密型)、多个法人联合体(半紧密型、松散型)的集团管理模式。集团化办园模式由“龙头园+乡镇中心园”、“龙头园+民办园”、“龙头园+村级园” 的“1+x”二级集团化升级到“龙头园+乡镇中心园+村级园”的“1+x+y”三级集团化办学模式。目前,我市建立有三个公办教育集团,覆盖了所有乡镇、边境农村公办幼儿园;建立一个民办教育集团,该幼教联盟覆盖面涉及了崇左7个县(区)。
凭祥市一幼教育集团网络图:

凭祥市希望幼儿园教育集团网络图:

凭祥市第三幼儿园教育集团网络图:

凭祥市润通国际教育集团:

(三)规范发展,完善集团管理结构。
学前教育集团实施龙头园负责制。龙头园组织协调集团的行政工作以及业务指导。学前教育集团设立理事会和监事会,建立组织管理制度,健全组织运行机制,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组建集团管理团队,设立由教育集团龙头园和成员园以及相关人员组成的内部组织管理机构,如集团管理办公室、集团师资培训部、集团课程资源研究开发部等,制定明确的组织目标、原则、职能。
(四)改革创新,探索灵活用人机制。
1.紧密型集团教师实行“县管团聘园区用”管理模式,将教师由“幼儿园人”变为“集团人”。即公办幼儿园教师由教育局统一管理,幼教集团签订合同,集团各园内统一调配使用。集团教师实行集团内交流,凡在同一园区任教4年以上的教师,男50周岁以下,女45周岁以下,原则上都要有计划地参与交流。
2.半紧密型集团教师实施“县管校聘”管理模式,集团教师实行集团内交流,人才交流方案由集团理事会商定,报教育局批准后执行。
3.松散型集团教师实施独立人事管理,每年实施走教、支教等人才交流模式,人才交流方案由集团理事会商定。
(五)落实经费,深化薪酬制度改革。
加大人员经费投入,深化人员薪酬制度改革。设立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补助经费,并将集团化办园补助经费纳入教育年度经费预算。按照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绩效奖励激励原则,科学合理核定人员薪酬。对于委派到农村分园的执行园长参照义务教育支教补助办法,一年给予1万元补助。对交流到农村分园任教的教师参照《共凭祥市委员会 凭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凭祥市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凭发〔2018〕19号)的精神,按学校类别给予补助。补助标准为:一类学校每月补助200元,二类学校每月补助400元,三类学校每月补助500元,四类学校每月补助600元。
【工作成效】
借助示范园的资源优势,通过集团化办园,改造了薄弱幼儿园,发展了农村幼儿园,扶持了新建幼儿园,对城乡学前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一)创建了学前教育发展新机制
集团化办园,有效地推动了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一是为优质园的壮大和薄弱园的改造提供了新的发展机制和环境,形成了新的教育发展机制;二是从体制上理顺了城镇村三级管理机制,形成了城乡学前教育管理新机制;三是龙头园通过向分园或加盟园和共同体输送管理力量,帮助分园或加盟园提高办园质量,形成了新型的“帮扶”机制。
(二)扩大了优质资源的覆盖面
集团化办园,走出了一条示范园带动农村园的创新之路,优质资源由城区向边境农村延伸。在龙头园的帮扶下,各成员园办园质量大幅度提升。如市一幼教育集团的分园夏石镇中心幼儿园、板任幼儿园、榴利幼儿园和加盟园小博士幼儿园同属新建园,在龙头园的指导带动下,建园仅一年多就分别通过了崇左市示范幼儿园和一级幼儿园的评估;丽景幼儿园、卡凤幼儿园在希望幼儿园教育集团的帮助下,也分别通过了崇左市示范幼儿园和一级幼儿园的评估。浦门小学附属幼儿园、丰乐小学附属幼儿园从小学脱离出来,纳入夏石镇中心幼儿园分园仅一个学期,管理水平就上升了一个台阶,得到了家长们的高度认可。农村新建园哨平幼儿园、礼茶幼儿园直接纳入乡镇中心园分园管理,带动了新建农村园高位发展。这些优质园的诞生,扩大了我市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受益儿童约1000人,有效缓解了“择园热”,满足广大群众“上好园”的需求。
(三)催化了教师队伍的成长和发展
集团化办园既是促进薄弱园发展的载体,也是催化教师成长的熔炉。各教育集团以跟岗锻炼、岗位互换、教学观摩、专题培训、送教到园等多种方式为教师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实现集团各园教学交流培训同步、教科研共进、保教队伍整体提升,促进不同层面幼儿园专业化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城乡、公民办幼儿园之间教育资源的互补。
(四)整合和优化了资源
学前教育领域引入集团化管理模式,其目的是整合学前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幼儿园管理效率和综合竞争力。一是教师资源得到有效整合。龙头园向分园或加盟园输送管理者和教师,使集团内的优质教师资源得到了充分有效的利用。二是教学资源得到有效整合。集团内的优质教学设备、经费通过统筹安排,实现共享,发挥实效,可以避免教育资源浪费。三是信息资源得到有效整合。集团内教育信息相互流通,各园共享,携手共进,有利于提升理念、优化升级。
(五)促进了龙头园做强做大
集团化办园对于龙头园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一方面,由于要向分园或加盟园输送教学和管理力量、办园思想、管理理念,就会促使龙头园的管理向更加完善、更加精细、更加科学发展;一方面,通过输出管理人员和教师,使得龙头园培养的骨干教师有机会在分园的平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使教师队伍得到壮大并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再一方面,由于分园或加盟园办园质量快速提升,增强了龙头园的社会影响力和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