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前教育集团化改革 >> 正文

城乡结伴“一领三” 幼教帮扶促共赢

万秀区教育局


万秀区是梧州市的老城区,农村学前教育基础薄弱,城乡保教质量差距较大。从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起,万秀区一方面着力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按照“一村一园(班)”的发展规划,在2013年实现了农村学前教育村村全覆盖,一方面努力提升内涵,在保教管理上依托8所自治区示范性幼儿园和市级优秀民办幼儿园,开展8个“一领三” 幼教帮扶团队(即:一个优质园带领三所农村幼儿园)活动,城乡幼儿园保教工作水平共同提升,学前教育发展渐趋均衡。

一、基本情况

万秀区辖五街三镇,常驻人口32万。现有幼儿园62所,在园幼儿10132人。其中公办园27所,市区系统公办园8所,镇中心幼儿园和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19所,附设幼儿班6个(以下简称农村幼儿园)。市区幼儿园中有7所自治区、市的示范幼儿园和1所全国优秀民办园。2020年,6所公建民营幼儿园回收为公办幼儿园,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56.68%,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为94.31%,三年毛入园率为112.62%

二、主要探索

农村幼儿园迫切需要提升保教质量,市区示范园、优质园等资源丰富。在城乡搭建一座互动帮扶的桥梁,实现城乡学前教育水平共升、发展共赢,“一领三” 幼教帮扶团队的工作机制在2013年起启动。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改革创新:

(一)精准谋划,确立三大帮扶重点

作为优质的牵头园,在幼儿园的日常管理、课程活动设计、教研活动等方面较为明显的优势。我局积极思考如何利用这些优势为农村幼儿园所用。带领各个牵头幼儿园制定考察计划,有所侧重地到各个城乡幼儿园进行考察调研活动,根据各园的优势和短板进行帮扶契合,奠定了“谁领谁”的基础。夏郢镇中心幼儿园在建立之初,在教学上无法起到中心幼儿园的示范作用,我局就把梧州市较早获得自治区示范园称号、底蕴深厚的第二幼儿园与夏郢中心幼儿园、里秀小学附属幼儿园、竹坡小学附属幼儿园组成第二幼儿园帮扶团队,侧重从教学、教研等方面帮扶。

各团队通过实地观察、调查与了解,农村幼儿园都没有建立起科学的幼儿作息制度,尤为突出的是没有符合小、中、大班幼儿年龄特点与需要的幼儿早操等户外活动,园内的全体幼儿都是跟着学校内的小学生做小学的早操。幼儿园教学小学化现象严重,教科研活动相对薄弱,园内管理人员与教师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的教科研活动质量。我们确定改变小学化的教学方式为总目标,奠定了“领什么”的基础。各个帮扶团队制定三年发展规划,确立“阶段目标”;每年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年目标”;针对每个农村幼儿园的不同特点,树立“小目标”,使每次的帮扶活动内容精准、成效突出。

根据万秀区学前教育的实际情况和教育规律,通过实地调查与理性分析,我局认清牵头园优势所在,理清帮扶园实际存在并急需解决问题。为了农村学前教育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我局本着前瞻性的原则,把帮扶的理念确定为“育人:以教师(园长)为主”,“教法:以授之以渔为主”,奠定了“怎样领”的基础。近年,很多帮扶团队创新了帮扶的方式方法,其中以“现场教学法”最为有效,直击农村幼儿园的痛点。农村教师(园长)每年2天的跟岗学习、1次视频汇报;一个教师组织幼儿活动,一个教师即时向农村教师解说活动设计的目的、作用、注意点等的双师授课都深受欢迎。

为此,我局制定了两期《万秀区教育局 “一领三”幼教帮扶团队工作实施方案》,把健全幼儿园示范引领新机制,创新保教发展新模式;实现示范幼儿园软件资源共享,提升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班)的管理水平;开展保育教育的帮扶、送教互助活动,完成科研课题的合作研究活动,促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班)保教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三大目标任务。为了保障改革推进顺利,教育局的领导班子、机关主要部门的负责人亲自担任各个帮扶团队的视导员,不但参与帮扶活动,更着重从科学发展的角度观察、研究、改进,确保了改革成效。

(二)精准实施,开展“五个一”帮扶活动

我局确立每年8个幼教团队的基本帮扶活动的任务,并落实到对城乡幼儿园年终的考核与办学许可证的年检中。

一次管理交流:由我局基教办负责指导,派出学前教育专干参加每个团队的活动。主要由优质园或组织农村园长到市区园跟班学习,或到农村幼儿园实地考察,直接指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由学前教育专干进行点评。

一次保教研讨:由我局基教办和教研室共同负责指导,派出卫生专干和幼教教研员参加每次研讨活动。主要由优质园采用走教、跟班学习、听课等多种形式,城乡幼儿园的教师一起进行保育和教育工作的研究、总结。

一次教改活动:由我局教研室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进行主题设计,各优质园组织“结伴学习”,对全体教师进行学前教育最新教育信息和动向的学习、交流,由教研员进行整体的活动总结。

一次团队培训:由我局师训办负责协调指导,根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试行)》的具体要求,采用理论讲座、影子实践等形式对农村园长、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由师训办进行具体的考核。

一次爱心资助:由我局资助办负责指导和协调,优质园联系爱心企业或组织园内教职员工、幼儿家长等对农村幼儿园的建档立卡户子女进行资助,既捐资捐物,也上门进行育儿知识的辅导和传授。

(三)精准推进,采取多种帮扶形式

根据实际需要,运用多种方法把优质园的优势与帮扶园的存在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对接,通过龙头园的带动、协助,有效地帮助农村幼儿园解决问题,促进办学水平逐步提升。

第一,直观传授,学习基本技能。

运用跟岗研修、师徒结对、送教到园、资源共享等方式帮助各园小、中、大班的教师与幼儿规划好相应年龄班的早操、语言等活动和课程,以直接、简明、易懂的手段逐步改变了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改变了教师、家长的观念,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第二,接触课题,引领科研理念。

利用优质园开展各级课题研究活动、教研组专题教研活动的机会,接纳帮扶园的骨干教师成为课题组成员,并接待各园的保教工作人员观摩学习以及参与实践研讨活动,感受教科研活动氛围,从高端引领、理论引领来帮助各园提高教研活动质量。

第三,形成机制,构建管理体系。

帮扶团队的每次活动都针对农村幼儿园存在的管理问题,对园长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制定活动的方案,督促他们按计划实施。坚持每次到园帮扶都和农村园长一起,进行实地检查、总结评价反馈,指导整改,并通过网络现场直播、照片传输、资源共享等进行多种形式的沟通,帮助农村幼儿园逐步规范管理。

三、主要成效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收获了“四个提升”的喜悦。

一是农村幼儿园的保教常规基本达标,管理水平有所提升,每年的常规管理考核达标率达到90%以上。

二是农村保教人员的专业水平、整体素质不断提升,近三年,有12名教师获得城区幼师基本功和教学比赛的奖励,7名教师考取了幼儿教师资格证,10名兼任农村幼儿园园长的小学校长获得园长上岗培训证。

三是有效地促进了城乡幼儿园的交流,优质园也在帮扶交流中提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社会声誉不断提升,2名优质园园长获得了高级教师职称,8名教师在自治区、市的各类比赛获奖。

四是为教育精准扶贫提供了可行性的研究案例,学前教育均衡水平快速提升,从城市返回农村幼儿园就读的幼儿每年都在增加,“一领三”幼教帮扶团队的工作经验于2016年、2019年分别在自治区扶贫工作会议和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交流。

 



版权: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地址:广西南宁市竹溪大道69号 电话:0771-5815432 请使用IE10以上版本浏览器或其它浏览器极速模式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