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接龙珠”点亮课程改革之路
玉林市玉州区实验幼儿园
一群小朋友正在用自制管道、积木、支架等拼搭“长龙、过山车、高架桥……”不同的造型,通过调整“长龙”的宽度、高度、弯度、方向等,一颗“龙珠”从“长龙”的起点滚动,随着珠子“咚咚咚”的滚动声,孩子们见证了“龙珠”如坐过山车一样的高高低低、起起落落、快快慢慢,顺利到达终点,随即拍手欢呼雀跃!
一颗小小的“龙珠”,一段段创新自制的管道材料,能让孩子创造无限的游戏玩法:“投龙珠”、“弹龙珠”、“吹龙珠”、“顶龙珠”、“上下接龙珠”、“隔空接龙珠”、“复杂造型接龙珠”等等……
一颗小小的“龙珠”,一个可以创新材料无限玩学的民间游戏“接龙珠”,玩转了孩子们的精彩童年。幼儿在主动参与、乐学善学、科学探索中,形成灵动的创新思维、积极的操作探究能力、专注的学习态度、解决问题能力等核心素养发展。一颗小小的“龙珠”,引发了教师开发园本游戏课程的思考,点亮了幼儿园课程改革发展之路。
一、游戏的挖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玩是幼儿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游戏活动主要指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要珍视游戏的独特价值。《指南》还提出的“健康是指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在基于儿童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为促进儿童真实的情景学习,根据幼儿园十多年民间游戏课程资源开发的经验,我园2015年开始挖掘、创新、设计玉林本土民间游戏经典案例《接龙珠》。
(一)玩转“接龙珠”游戏。
2015年-2018年,我园吴玲园长组织教师对传统民间游戏《接龙珠》进行挖掘、改革和创新,《接龙珠》是一个有趣的本土民间游戏,游戏材料来源于生活,安全可靠,简单易玩,玩法变化多、有趣,每个孩子都很喜欢。教师在实践和观察中,对游戏的材料、玩法、与教育活动融合进行持续创新,形成了体现师幼共同成长价值的经典民间游戏案例《接龙珠》。
1.游戏材料的改革创新。
游戏材料上,从刚开始的竹子、石头到教师创新使用塑料薄膜自制成各种大小高低不一、透明、轻便、安全的接龙管道,替代传统的竹槽;使用一些伸缩性能较好的管道作为转弯轨道;使用乒乓球、塑料球、毛球等替代小石头;增加自制木架用于搭建造型,材料的不断创新,考验着教师的研究能力和专业能力。

2.游戏玩法的不断创新。
玩法上,在传统的“接龙珠”合作接龙的游戏基础上持续进行改革创新,创新生成“投龙珠”“弹龙珠”“吹龙珠”“顶龙珠”“隔空接龙珠”“上下接龙珠”“复杂造型接龙珠”等游戏。创新后的民间游戏《接龙珠》既有个人游戏,也有小组合作游戏,游戏的玩法具有灵活性、趣味性、科学性,挑战性,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孩子们非常的喜欢。
3.幼儿和教师能力发展。
通过观察幼儿在《接龙珠》中的探索需要,教师提供材料和玩法的改造创新条件,生成了体现各领域关键经验的《接龙珠》游戏活动,使幼儿获得科学、社会、健康、语言、艺术、STEM活动的关键经验及核心素养发展。教师将游戏融合五大领域内容和目标,逐渐打造主题内容进行实践和研究,提升了幼儿园教师课程开发、研究和实践的能力。
(二)游戏的价值和推广。
1.参加各级玩教具比赛获佳绩。结合民间游戏“接龙珠”研发和自制的玩教具作品《接龙珠》,参加2018年全国“张謇杯”幼儿园优秀自制玩教具展评活动荣获二等奖,全区第四届自制玩教具比赛一等奖,玉林市自制玩教具比赛一等奖。
2.荣获广西教学成果奖。教学成果《基于师幼共同成长的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荣获2017年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教学成果的民间游戏案例着重以“接龙珠”游戏为经典案例。2019年游戏案例《接龙珠》荣获玉林市游戏案例评比一等奖。
3.课题研究深入推进实践。2019-2020年,结合“接龙珠”等民间游戏课程资源开发研究的多个课题立项为自治区级项目进行研究,如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课例研究》、项目《为了儿童学习的幼儿园STEM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等;课题《本土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应用的研究》2020年结题并荣获玉林市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4.典型案例物化成果。2016年,我园结合“接龙珠”等民间游戏课程资源,编制园本教材《玉林民间游戏集锦》、《园本课程初探》等案例集,在集团园推广。吴玲园长的论文《幼儿园课程建设应用本土民间游戏的探讨》发表在省级刊物《当代幼教》2016年第5期。
5.新闻媒体的推介。2018年12月,《玉林日报》在“教育园地”整版刊登和报道我园的民间游戏课程资源开发典型案例《玉州区实验幼儿园民间游戏在绽放》。
6.典型游戏案例的推广。多年来,本土民间游戏“接龙珠”作为经典案例在集团和多个园所进行送教和实施推广,各地教育部门、院校专家、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国培学员、院校实习生等到我园进行观摩学习,对典型案例《接龙珠》游戏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吴玲园长多次到各级院校、国培活动、幼教论坛线上学习、广西各地幼儿园等进行讲学和学术报告,大力推广民间游戏“接龙珠”和我园课程资源的建设,得到专家和学员的高度好评。
二、从玩转“接龙珠”游戏到到园本课程的构建

2019年,在《接龙珠》游戏的反复实践和研究下,引发我园教师走上了课程改革之路,从本土民间游戏课程资源开发,扩大到本土“鬱”文化特色创新园本课程的开发,课程改革融入本土文化、园所文化,构建我园特色课程——“基于‘鬱’文化创新的园本课程”。2020年,我园获遴选为自治区幼儿园课程基地,2020-2021年,我园在课程基地建设基础上,以游戏“接龙珠”和融入本土非遗文化课程内容为研究点,进行园本课程的构建、改革和实施。
(一)《玩转“接龙珠”》主题课程实施内容。
玩转“接龙珠”主题课程主要在中班、大班年龄段开展,把“接龙珠”游戏与五大领域教育融合,设计20多个教学案例,架构主题《玩转“接龙珠”》教学框架,进行课程的实施和实践,继续玩转“接龙珠”。

(二)基于“鬱”文化创新的园本课程内容开发和实施。

我园课程建设内容从创新民间游戏逐步扩大到到基于“鬱”文化(玉林)创新园本课程,课程的内容融入了玉林本土的非遗文化,如“玉林茶泡”、“舞狮文化”等,目的是通过园本特色课程的实施,让幼儿传承本土文化、保护非遗文化,努力成长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家乡、乐于探索、拥有健康体魄、良好品行、富有情趣、具有积极情感的健康向上幸福儿童。

我园游戏课程在玩转“接龙珠”游戏下,叩开了研究本土民间游戏课程资源的大门,点亮了构建园本课程改革之路,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幼儿经验得到了拓展、提升,潜能也得到了开发,身心得到和谐发展,凸显游戏精神和课程特色。通过传承与创新、理念引领、价值唤醒、研究体验等举措,潜移默化地让教师逐步形成课程理念,树立教育理想,感受职业幸福。一颗小小的龙珠,闪烁着“教育之光”,正是这“光”一直在照亮幼儿园教师的课程改革之路,呵护着每一个孩子的幸福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