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探觅·魅力崇左”园本课程
创南国边关特色学前教育品牌
崇左市机关保育院
南疆国门,山水崇左,甜蜜边关,魅力壮乡。崇左市机关保育院注重挖掘“崇左独特元素”,以“真实体验、积极探索、多元表达、勇敢创新”为课程基本理念,以“探”、“觅”为学习方式,以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生活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节日活动为课程实施途径,在开发“探觅·魅力崇左”园本课程,创立独具南国边关特色的优质学前教育品牌方面尝试了新方法、拓展了新路径。
一、课程改革背景
2001年,国家开启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幼儿园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在日常活动中,幼儿园原有课程已不能满足幼儿多元化发展需求。2018年12月,崇左市荣获《魅力中国城》“十佳魅力城市”称号,城市知名度提升。挖掘“崇左独特元素”,并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成为激发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传承精神和热爱意识,最大化满足幼儿发展需求的有效途径。在此背景下,开发“探觅·魅力崇左”园本课程,成为创立南国边关特色学前教育品牌、实现“五育并举”的新途径。
二、实施过程与方法
在开展“探觅·魅力崇左”课程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积极探索实践,构建“探”“觅”特色园本课程。
2019年起,如何挖掘崇左市边关资源,实现“五育并举”,打造具有南疆国门特点的优质学前教育,成为我们进行课程改革的思考方向。年底,我院通过遴选,成为全区首批幼儿园课程建设基地园。在课程专家的精心指导下,我们充分利用崇左市本土资源构建园本课程,有效激发了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同,萌发了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培养了乐于探究、自主合作的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二)强化学习培训,积蓄课程建构能力。
几年来,我院组织教师参加国培、区培、园本培训等学习,为开启课程建设、推进“探觅·魅力崇左”课程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累计组织教师外出学习450人次、投入培训经费约38.5万元。通过参加教育厅组织的系列网络学习、聆听课程专家专题讲座,观看园长案例、组织教师学习与课程建设相关的学习资源,请专家入院指导,采购《幼儿园课程图景》、《幼儿园课程概论》等相关课程建设理论书籍供教师学习等方式,为教师开展课程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
(三)挖掘崇左元素,化特色资源为教育价值。
开展课程建设以来,教师们依托崇左市的动物资源、美食资源、地域文化资源,制定课程实施方案,明确课程目标,开展课程主题活动。如《你好!江州区》、《探访白头叶猴》、《江州美食》、《欢乐丰收节》、《走进太平古城》《“蔗”真有趣》、《有趣的花山小人》等主题课程实践,取得良好成效。
1.创设本土文化环境,呈现当地文化风情。结合“探觅·魅力崇左”园本课程建设,园所内随处可见以爱为主题、以木棉花为代表元素的园本课程文化建设。楼道以“爱家乡”、“爱阅读”、“爱劳动”、“爱探索”为单元,分类展示崇左市丰富的物产和人文资源,以及美丽的边关风情。室外设置“魅力崇左”模拟场景及相关游戏项目。引导幼儿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探”、“觅”,不断满足游戏化背景下园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要求,有效提升了办园水平,为创立具有南疆国门特色的学前教育品牌打下坚实基础。
2.基于幼儿兴趣需求,活用本土自然资源。教师基于幼儿生活经验、兴趣和需求,站在幼儿视角选择本土资源并分析其教育价值,选择和确定课程内容。如:在小班“探访白头叶猴”课程主题中,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分别设计了关于白头叶猴的“外形特征与名字”、“生长环境与生活习性”、“交往方式和喜好”、“爱猴小卫士”四个小主题。又如:在中班“蔗真有趣”课程主题活动中,以“蔗么好看”、“蔗么好吃”、“蔗么有用”、“蔗么好玩”四个小主题展开,每个小主题都由预设活动和生成活动组成,确保了主题活动的创新性、科学性和连续性。
在大班“木棉的秘密”课程主题中,教师以问题为导向,预设了“木棉·魅力”、“木棉·探秘”、“木棉·趣艺”、“木棉·游记”四个小主题,师幼共同探索木棉的秘密。
3.注重主题活动游戏化,促进儿童健康发展。遵循“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以“探”、“觅”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通过预设、生成、游戏、亲子、区域和生活等活动,达成课程目标,养成乐于探究、自主合作的良好学习品质。
(四)搭建家园沟通平台,有效促进家园共育。
深挖崇左市本土资源的教育价值,引领家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以运动、阅读、手工等途径,共同打造浸润式的教育环境,以满足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课程的建构与实施的要求,推动家园共育取得优质成效。
三、主要成效与创新
“突显崇左本土特色,探索课程创新之路”是我院园本课程构建与实施的一种创新途径的新思路,它具有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突出本土特色等优势。
(一)建立“本土化”课程资源库,为课程的可持续开展奠定基础。
在进行“探觅·魅力崇左”园本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发展需求,通过查阅资料、采风,将崇左本土的自然、文化、旅游和城市配套等贴近幼儿生活的资源结合课程目标进行分析和筛选,挑选具有教育价值的资源作为课程资源。如选择幼儿很感兴趣的白头叶猴、木棉花等动植物资源,龙峡山公园、体育馆等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卷筒粉、五色糯米饭等美食资源开展主题活动。根据教师们使用课程资源后反馈的意见,挑选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分类整理,编制资源手册,逐步构建课程资源库。
(二)选择基于幼儿生活经验的主题活动,满足幼儿需求,有利于形成本土文化认同感,推动课程实施。
“探觅·魅力崇左”园本课程建构以主题活动为基本模式,通过游戏活动、教学活动和生活活动等多种实施途径进行课程实践。以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求为出发点,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们开展了《魅力崇左》等41个主题活动,以此帮助他们了解身边的自然、文化、习俗等知识,满足求知欲和探索欲,激发了爱家乡的情感。
(三)建设“先行者”科研团队,提升教师素养,有利于提升课程质量。在科研领航下,教师队伍朝气蓬勃。
队伍中涌现出广西特级教师1名、广西名师工程培养对象1名,市级学科带头人3名,多名教师参加广西幼儿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和广西幼儿教师风采大赛、论文比赛均荣获一等奖、二等奖等好成绩。通过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得到提升,课程多元化目标不断推进。
四、反思与启示
在实施“探觅·魅力崇左”园本课程实践中,有以下反思与启示:
(一)应更新课程理念,结合幼儿的兴趣、需求及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构建园本课程。
(二)要建立健全有效的保障制度和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参与园本课程建构的积极性,形成浓厚的课改氛围。
(三)需创新课程实施形式,重点关注幼儿的真实体验与感受,将课改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
(四)要转变课程评价机制,注重对结果的评价同时更注重过程性评价,促使课程改革稳步推进。
对课程实施的过程及取得的效果进行多元评价,有利于提升教师设计和实施课程的能力,为园本课程的构建提供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