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幼儿园课程基地 >> 正文

走好课程改革的道路 收获生命成长的幸福

南宁市直属机关保育院

 

幼儿园课程改革是一项重要而长期的工作任务,关系着一个园所的发展方向与幼儿的培养目标。南宁市直属机关保育院一直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自2012年以来,我院开展幼儿园生命教育课程开发实践,整合相关的课程资源,构建了完整的课程体系,解决了课程中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课程改革获得了显著的成果,受到广泛关注与称赞,获得2019年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等次评定一等奖,成为广西幼儿园课程建设基地园。

一、课程改革的主要举措与解决的问题

1.开展问卷调查,确定生命教育课程目标。对幼儿、教师和家长进行针对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概括,提出“三爱”的目标——即“爱自己、爱他人、爱家园”,解决了课程目标较单一的问题。

2.深层次挖掘,多方整合课程内容资源。把自然、家庭、社会、人类活动等资源挖掘并整合出来,解决了课程内容资源发掘不足的问题。

3.多渠道开发,拓宽课程实施的途径。通过“育心、育行”的教育策略,从幼儿的日常生活、社会生活、教师的教、幼儿的学以及家庭、社区的作用等途径进行实践,解决了课程实施途径较狭窄的问题。

4.全方位思考,多维度构建课程评价模式。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对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内容的全面性、方法的多样性、工具的科学性进行全面思考,解决了课程评价维度较片面的问题。

二、课程改革的主要成果

1.提出“两育三爱”的幼儿园生命教育课程模式

QQ图片20191125095002

“两育三爱”幼儿园生命教育课程模式结构图

本课程不断整合“以社会为本”和“以人为本”两种教育观点,结合幼儿的已有经验,从他们的需要和兴趣出发,通过“两育”的教育实施方向,实现“三爱”的教育目标,培养健全人格,努力实现“全人教育”的理想追求。

2.制定幼儿园生命教育课程目标

依据生命教育的课程理念,制定了生命教育的课程目标——爱自己、爱他人、爱家园。设置上体现了幼儿与自己、与他人,与家园之间的关系。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提出了不同水平的合理期望。目标呈现了纵横交替的关系。

“三爱”——即爱自己、爱他人、爱家园。

爱自己,指认识到自我的独特价值,获得积极的自我情感体验,具有自我保护的意识,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

爱他人,指能理解他人的感受,体验到分享、合作、关心、同情、谦让、助人等亲社会行为的快乐,学会尊重他人生命。

爱家园,指对身处的环境具有归属感,萌发爱护自然资源、爱护其他生命个体的意识。

3.开发“两育三爱”幼儿园生命教育课程资源

1)生命教育课程研发路径

生命教育课程本着遵循实践改革的逻辑和课程开放的基本原则,通过“开发——实施与观察——反思与调整——再实施观察——验证定型——积累完善”的过程进行研发,将研发与实践验证相结合。

QQ截图20191012172923

一个生命教育活动的研发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根据各年龄段幼儿当前的成长需要,设计符合本年龄段幼儿的生命教育活动。第二、对预设的方案进行审议,明确每个活动的价值和意义,明确基本的活动流程。第三、实施活动,根据幼儿的学习状况,调整或完善活动。第四、在反思的基础上,梳理、修改活动方案,积累组织活动经验。第五、第二年继续实施修改后的活动方案,并根据幼儿、资源的不同进行调整。

2)生命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是指支持幼儿进行生命教育需要的一切相关资源,即涉及的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形成了几下几点认识:一是资源开发的范围包括幼儿生命成长需求和生活。二是资源规划的过程是持续发展的,资源可重组创新。三是教师是资源的开发者、运用者和评价者。

随着生命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实践的不断深入,我们开发出各种资源,按场域来划分,分为园内资源和园外资源。园外资源主要指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

4.建构幼儿园生命教育课程内容

在生命教育课程内容的选定上,对环境因素与个人因素两个层面中的需求点进行回应。环境因素包括幼儿园生态、家庭教育、社会环境;个人因素包括幼儿心理发展需求、对自然界生命探究的兴趣、行为问题。根据这些需求,选取了五大类生命教育内容,如下图:

QQ截图20191121162416

5.探索“两育三爱”幼儿园生命教育实施途径

本课程在实践过程中,坚持以幼儿为主体,通过对幼儿实施“育心、育行”的教育策略,探索出了生命教育课程的有效途径

QQ图片20191125095233

6.开展幼儿园生命教育课程评价

我院立足“一切生活皆课程”的方向,抓住课程是在幼儿园教育环境中进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游戏化和生活化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的含义,在课程评价过程关注幼儿生命情感趋向的评价。

三、课程改革成效显著

1.成果作用于幼儿,生命认知及情感态度得到发展和改善

通过建立幼儿成长档案、观察追踪、家长调查、数据统计等方式,收集幼儿对生命的正向态度发展情况,均发现幼儿对生命的情感态度有了积极的转变。

2.成果作用于教师,促进专业化发展

以课程为载体,全体教师向幼儿施教的同时,把自己的灵魂也洗涤了一遍,尊重生命,恪守师德,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成长,成为一支具有生命教育情怀的教师团队。

QQ图片20191122164602

3.成果作用于家长,育儿理念更科学

家长改变了片面追求幼儿智力发展、忽视孩子生存需求的现状的观念,对我院生命教育课程理念给予高度的认可。五年来家长满意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4.成果作用于园所,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

在课程开发实践的过程中凝练出我院完整的校园文化体系,推出具有生命意象的精神符号,如院歌、院旗、院徽、校园吉祥物等系列形象成果,展现生命的欣欣向荣、充满希望!

5.成果作用于社会,获得广泛认可。

业界认可:成果在我院4个校区率先实施,惠及2100名孩子,同时我们作为5所大专院校的实习基地、12所帮扶姐妹园所的龙头园,积极进行辐射推广,而且还深入南宁市五塘、七塘、邕宁区等乡镇薄弱园进行实地指导。课程主要研发人员多次在自治区级学前教育交流会上进行成果介绍和推广,皆获好评。

专家认可:全国人大常委会教科文主任委员柳斌杰、北师大教育学部教授、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庞丽娟、广西教育厅副厅长孙国友到我院进行调研,对我院幼儿生命教育课程理念与实践表示高度赞扬,对在生命教育理念下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校园文化氛围感到万分欣慰。

政府认可:项目得到南宁市政府高度认可,五年来共划拨118.5万元专项经费予以支持,用于新建或改造生命教育实践场馆、更新幼儿操作材料、推动师资培训等。
学界认可:南宁师范大学、广西教育学院、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多所院校前来学习交流,接待台湾生命教育专家纪洁芳老师、经国管理暨健康学院尹亭云教授、谢季芳老师观摩交流均获好评。20129月以来,共计接待自治区内外幼教同行观摩学习交流745720人次。

媒体认可:由南宁市市委宣传部推荐参加拍摄大型纪录片《邕江》,反映本土文化环境与人文教育,即将在央视播出。南宁电视台、《南国早报》、《南宁晚报》、《生活报》、广西南宁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网站、南宁市红十字会公众号等新闻媒体多次对本项目相关实践活动进行报道。

我们以课程为途径,落实我们的教育理念。

我们以课程为载体,夯实我们的文化建设。

我们以课程为平台,培养我们的教师队伍。

我们以课程为方向,物化我们的教研成果。

正是在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让我们的园所内涵得到了提升。

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我院将继续潜心探究,踏实走好每一步,促进全体幼儿的全面发展。让课程改革的阳光洒在每个幼儿的身上,让我们共同收获生命成长的幸福!



版权: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地址:广西南宁市竹溪大道69号 电话:0771-5815432 请使用IE10以上版本浏览器或其它浏览器极速模式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