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防海岛的幼教拓荒:“海丫丫365成长行动”的研创与实践
北海市机关幼儿园
涠洲岛位于北部湾海域,是一座美丽的火山岛,曾有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之称。岛上教育发展滞后,学前教育一直是个空白,2013年,为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北海市机关幼儿园在涠洲岛创办第一所公办幼儿园——涠洲岛幼儿园。从城市到海岛,如何实现城市总园与海岛分园的均衡发展?分园依托总园的高位引领和支持,将总园的“海丫丫”课程理念立足边防海岛,从理论构筑、目标调适、课程开发、课堂实施、幼儿评价、保障机制等系统建构并实践“海丫丫365成长行动”方案,探寻到幼教在边防海岛向下扎根、向上结果的可行路径,实现幼有所育的教育使命与理想。
一、“海丫丫365成长行动”的理论建构
(一)“海丫丫365成长行动”的概念梳理。
“海丫丫”是教育的主体与对象,丫丫是俗名,普通但充盈着活泼的朝气,寓意指长于海边的娃娃,还表征着海娃不断探索、持续成长的履迹,寄意着跃动、向前的生命姿态。
“365成长行动”寓意有三,一是365=1,幼儿一日生活皆课程、一日生活即习得养成,汇涓成河,积水为海,绘就幼儿园教育绚烂年景;二是365=无限,选择了教师的职业,就选择了365天如一日的工作状态,就选择了全责全身心的陪伴,为幼儿成长护航,为幼儿的一生奠基。三是指向儿童终身发展,教育的使命是呵护童真、激发童趣、追寻童梦,教育实效外显为“阳光、自主、坚毅、包容、合作、创新”六形态,内化为“爱运动、守规则、勇担当、乐分享、会交流、善发现”六要则。
(二)“海丫丫365成长行动”的价值追求。
一是对教育公平和质量的自觉。涠幼的成功举办,让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延伸到边防海岛,实现了“幼有所育”的教育担当与使命,擘画了幼儿成长、教师发展、园所升级的新图景。
二是对幼儿成长规律的探索。“海丫丫365成长行动”牢牢扎根边防海岛土壤,着力构建适合岛上幼儿成长主题活动,关注幼儿身心成长,激活幼儿成长动力,关切幼儿兴趣意向,催生幼儿主体意识觉醒,走出脱离生活、忽视生命的教育误区。
三是对幼儿未来价值取向的坚守。“海丫丫365成长行动”所体现的本土性、针对性、情境性,让教育真正在自然与社会、生活与教育中贯通,渗透着海疆故乡、家国情怀和海洋胸怀、世界意识对大海之子的未来期许。
总之,“海丫丫365成长行动”是幼儿成长规律的探究,助力呵护、引领边防海岛幼儿人生启航,是幼儿、教师、家长共同成长的见证,是目标宗旨、过程方法,也是价值追求。
(三)“海丫丫365成长行动”的目标表述。
“海丫丫365成长行动”遵循幼儿的认知和身心发展规律,聚焦幼儿终生发展,旨在培养具有海洋意识、家国情怀兼具世界视野的幼儿,指向幼儿持续不断的进步和成长。
二、“海丫丫365成长行动”的实践探索
海丫丫365成长”行动,以课程为主阵地,构建成长的自然和社会维度,推动幼儿生命朝着本然方向成长,保证自然生命的质量,也提供升华自然生命的载体,拓展其成长的社会性向度,旨在涵濡其精神志向。同时,整合维持和保障幼儿成长的要素,组建幼儿成长的共同体,构建幼幼互动、师幼互动、家园共育的教育生态,既纵向进阶贯通,又横向联动,“横纵结合,进而实现全过程、多向度的成长。
(一)“海丫丫365成长行动”的内容取向。
“海丫丫365成长行动”以海岛生活为基础,从成长、家乡、爱国、节日、运动、植物、海洋、文化等八个方向编制了八个主题活动,兼顾幼儿五大领域的发展,各有侧重且互联互动,使之有组织、有系统、合理科学地将教育内容渗透在幼儿的生活中。目标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体现出连续性、程序性。
1.整合幼儿经验:捕捉幼儿生活的关键事件。
课程必须能触动学习者生活世界的主要层面,并激发其创造性和主体性。只有与幼儿相关的主题,才能真正引发幼儿学习与探索的欲望。对于海岛幼儿,海与岛就是他们童年生活的全部想象,我们设计了《海丫丫上学了》、《保护小树苗》、《神奇的涠洲岛》、《海岛花园》主题活动,讲述人与海岛的故事,旨在让幼儿认识自己、了解环境,以培养幼儿热爱家乡、保护海岛的家园情怀。由“被折断的一颗菠萝蜜树苗”引发了幼儿的关注,教师敏锐地抓住了幼儿生活中的教育契机,生成了《保护小树苗》的主题探究活动,从发现问题、探寻办法到分组实施、持续追踪,引导幼儿探索了护苗的方法、关注身边的花草树木,让幼儿初步体验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涠洲岛的火山土适宜香蕉的生长,家家户户几乎都种植香蕉,在《神奇的涠洲岛》主题中,我们设计“香蕉熟了”系列活动,从芭蕉叶、芭蕉杆到芭蕉熟了,使幼儿片段、零碎的生活经验和基础变得系统和完整,真正感受海岛生活的乐趣。
2.厚植审美情怀:关注幼儿生活的本土文学。
文学作品更多涉及语言和艺术两个领域,尤其是童谣、故事、俗语等,其具体的内容往往与科学、社会等领域紧密相关,对语言文学视野中教育内容的组织和实施,能使幼儿建立新的整合经验。教育的本质是以“文”化人,在《海丫丫过新年》的主题教育活动中,设计了小班客家年、中班疍家年、大班中国年三个分龄主题,从小家到大家,逐步深化幼儿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在节日的喜庆氛围中感知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形成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船合条命”意指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是历代涠洲人出海谋生所凝炼的团结精神的写照,《缤纷海洋》主题活动把这传统文化渗透在赛龙舟、寻宝藏、采珍珠、钓鱿鱼等游戏中。汤显祖、鳄鱼山藏宝洞、古炮台、采珠人、疍家咸水歌等祖辈相传的故事和民谣,成为幼儿主题活动的鲜活题材。
3.铺就精神底色:激活幼儿生活的时代性。
社会即学校,幼儿的教育应与社会和生活紧密相连。北海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凝聚了2000多年的海丝路文化。我们以《海丫丫寻丝路》为主题,创设了海丝路拼图、丝路美食、香料工厂、非洲竞技场、肯尼亚赛道、海盗船等特色游戏活动,开展了以物易物的社会交换活动。幼儿在游戏、美食中体验异域文化,初识海丝路沿线国家的民俗风情,传承与弘扬向海的精神。涠洲岛自明清时期建立海防要塞,有精诚团结、御辱抗敌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我们设计《祖国妈妈我爱你》的海防教育主题,传承红色革命基因,弘扬革命传统文化,萌发幼儿的爱国意识和情感,“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让幼儿萌生身份认同与文化归属意识。
(二)“海丫丫365成长行动”实施策略。
在“海丫丫365成长行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充分挖掘海岛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把握海岛“夜不闭户”的纯朴民风和交通不便的优势,因地制宜开展自然情境教学。
1.探路本土化:自然教学是实施的突破点。
海岛的幼儿相对城市的幼儿少了许多新奇的玩具,但他们却拥有一个中国最美的海岛。教师就地取材,沙滩上随处可见的珊瑚碎石和贝壳等极具海岛特色的天然材料,变成生动有趣的玩教具,出海捕鱼的鱼篓、渔网也变成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装饰品和游戏器材,在教育资源的挖掘中,家长与幼儿们充分感受海岛所蕴藏的教育价值和艺术价值。纯朴的民风、闭塞落后的交通变成开展户外自然教学的有利条件,海滩、芭蕉林、大榕树、珊瑚石房子等成为生动的课堂。知了是海岛夏天的常客,教师敏锐捕捉幼儿对知了的兴趣,引领幼儿实地探访,触摸知了;携手家长共育释疑解惑,进一步解密知了;长效支持引导孩子猜想和验证,深度认识知了的生活习性、妙趣横生的求偶方式等。孩子们经由多维度、多视角的浸入式探索,触摸、了解、认识关于知了的全息图景。幼儿走出校园,亲近自然、享受自然、探索自然,不但获取了知识,更内化为情感与态度,让热爱生命、敬畏生命成为人之初教育体验的心灵印记。
2.力避小学化:学习品质是实施的关注点。
《指南》指出,学习品质是幼儿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须的宝贵品质,其渗透在五大领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我们以问题驱动和情境调动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致力于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在参访鳄鱼山时,教师因势利导,提出了“火山石为什么有那么多洞洞呢?”,由此引出“火山喷发”的小实验,这一身边的科学探索,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和探究兴趣,凸显幼儿在课程组织形式和学习方式中的主动地位。同时,我们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发掘和利用兴趣与需求中的教育价值,使之生成适宜的教育教学活动。在认识“海岛植物”主题,岛上随处可见的木瓜树,也能碰撞出与幼儿智慧的火花,木瓜熟了黄澄澄的十分馋人,但高挺的木瓜树是个大难题,为了品尝到香甜的水果,幼儿向困难发起了挑战,团体讨论后他们以小组制定采摘计划,寻求家长和老师的支持,利用身边的工具,尝试木棍、捞网、石头、梯子等,工具不够长怎么办?梯子不稳怎么办?谁有能力上去摘?掉下来摔烂了怎么办?在不断出现新问题和反复尝试中收获经验并改进,最终如愿品尝到香甜的木瓜,幼儿也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构建自我经验,砥砺学习思维品质,形成积极情感。又如实地研学活动中,幼儿将从长辈听来的“痒痒花”故事分享给大家,在还提醒外地老师“老师,别碰!”;这一追逐幼儿的兴趣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也是师幼共存、共生、共发展,形塑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过程。
3.提高社会化程度:社会适应是实施的核心点。
海岛闭塞,幼儿大多性格内敛,不擅表达和交流,规则意识和合作意识欠缺。“海丫丫365成长行动”在游戏中注重幼儿社会性培育,开展餐前十分钟的个性展示活动,鼓励幼儿通过故事、儿歌、手工、歌舞等形式,大胆表现表达;在游戏中师幼商定游戏规则,树立规则意识,如“玩具不争也不抢”、“图书看完要放回原位”、“观棋不语真君子”;在活动中明确日常生活的基本规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睡觉静悄悄”、“上完厕所要冲水”、“上下楼梯靠右走”。将社会交往规范和行为准则寓于一日生活、集体教学和游戏中,使之不断内化为幼儿的自觉行为。教育的本质是以“文”化人,在“海丫丫过新年”的主题教育活动中,设计了小班客家年、中班疍家年、大班中国年三个分龄主题,逐步深化幼儿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在节日的喜庆氛围中感知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感受“家”的温暖,以熏养其家国情怀,形成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育人环境多元化:凝聚合力是实施的着力点。
海岛拥有“尊师重教”的良好传统,但岛民家庭教育观念落后,教育责任意识薄弱,认为教育都是老师的事。家长只关注知识掌握,小学化的思想根深蒂固。乡村教育,只有改变家长才能真正改变教育。涠幼成立海岛第一所家长学校,牵手家长,开展“家长助教”,更新家长教育理念。在主题教学活动中开展绘本亲子阅读会、设计“亲子研学”单、“家长讲堂”让家长深度地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亲子教育走进家庭、走进乡村,家长义工、民间艺人走进幼儿园,构建海岛共生、共育的教育生态。
“海丫丫365成长行动”是对教育公平和质量的自觉,是对幼儿成长规律的探索,是对幼儿未来价值取向的坚守,助力呵护、引领边防海岛幼儿人生启航,是幼儿、教师、家长共同成长的见证,是目标宗旨、过程方法,也是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