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广西学前教育十年改革实现跨越式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坚持公益普惠基本方向不动摇,以实施三期行动计划为抓手,切实把学前教育纳入民生工程予以保障。经过10年改革探索,全区学前教育投入大幅增加,师资队伍不断壮大,管理制度日益完善,幼儿园保教质量逐步提高,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快速扩大,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为构建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一、十年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普及水平迈上新台阶。
   2020年,广西的幼儿园数量由2010年的5349所增加至2020年的13662所(见图1),增幅155%。在园幼儿226.62万人,比2010年增加了108.62万人(见图2),增幅92%。2020年,广西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1%(见图3),比2010年增加了37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8个百分点,实现了广西学前教育“十三五”普及目标,学前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图1  2010—2020年广西幼儿园数量变化图(单位:所)


图2  2010—2020年广西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变化图(单位:人)

图3  2010—2020年广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变化图(单位:%)

  (二)普惠程度实现新高度。
  2020年,广西普惠性幼儿园数量由2010年的532所增
加至2020年的9718所(图4)。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由2010年的55%上升至2020年的88.82%(图5),高出国家平均水平4.08个百分点。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2.3%,如期完成国家目标任务。


图4  2010—2020年广西普惠性幼儿园数量变化图(单位:所)

图5  2010—2020年广西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变化图(单位:%)

  (三)体制机制改革迈出新步伐。
  2011—2013年,实施国家县域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机制改革项目。2014年,在全国首创多元办园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多元普惠幼儿园规范管理新机制、投入保障新机制、师资队伍建设新机制、公平公开监管约束新机制等6个学前教育发展的新机制,有效突破了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制度瓶颈。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确认为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青秀区等16个县(市、区)确认为自治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
  (四)教改成果取得新突破。
  全区各地认真贯彻落实《指南》《纲要》要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实施科学保教,呈现出一批优秀教学成果。全区50所幼儿园获批自治区级幼儿园课程基地,学前教育领域获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获自治区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31项;2所幼儿园游戏活动案例获评为2019年全国幼儿园优秀游戏活动案例。
  二、采取的主要举措及做法
  (一)完善政策保障体系,推进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
  1.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2010年以来,全区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和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自治区领导多次深入幼儿园调研,召开专题会议,着力破解学前教育瓶颈问题。2014年,自治区政府将学前教育列为全区五项教育突破发展工作之首予以部署,先后以自治区人民政府名义连续召开了3次全区学前教育现场推进会,以自治区教育厅名义连续召开3次学前教育现场推进会,推进力度前所未有。
  2.完善系列政策保障体系。2011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当前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学前教育发展的整体方向和工作思路。2019年,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更好实现幼有所育做出了重要部署,完善了顶层设计。在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幼儿园教师编制、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多元普惠幼儿园规范管理、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改革、生均公用经费、幼儿园收费改革、幼儿园督导评估、保教质量提升等10个方面分别出台35个配套政策,为学前教育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3.强化督导考核促落实。完善全区普及学前教育督导考核制度,将各地政府支持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机制落实情况纳入自治区党委深改委委员领衔推进的重大改革任务,纳入了自治区党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重点改革举措落实督察清单。将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目标任务纳入对市县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考核指标,有力推动各地按时完成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目标任务。
  (二)着力解决“入园难”问题,扩大城乡公办幼儿园资源。
  1.优化幼儿园布局规划。针对人口政策新要求及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目标任务,要求全区各地以县为单位,按照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0%、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0%的目标要求和按照城镇服务人口1万人、农村服务人口0.3—0.6万人设置1所普惠性幼儿园的标准,合理规划城乡公办幼儿园和多元普惠幼儿园布点,印发本地学前教育设施布点规划,开展精准建设。
  2.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通过大力实施国家扩大学前教育资源项目、优质普惠学前教育扩容建设项目和自治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程,对列入当地幼儿园布局规划和自治区项目规划的新建幼儿园,根据规模大小给予每所新建幼儿园200—600万元的奖补,充分调动市县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积极性。加快城区(县城)公办幼儿园建设,建设一批城区公办幼儿园,扩大城区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加快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保障农村地区幼儿能够接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要求各地建好办好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人口少的乡镇办一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3万以上人口大镇办2-3所公办幼儿园。加强村级幼儿园建设。依托小学举办附设幼儿园,大村独立办园、小村联合办园,确保满足农村适龄儿童入园需求。2010年以来,支持全区各地新建幼儿园1399所,改扩建幼儿园940所,利用农村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2157所,在农村小学及教学点增设附属幼儿园(班)5112所,公办学前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
  3.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针对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移交、使用”不到位问题,采取“一园一案、一事一议”的方式大力推进整改,确保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优先移交办成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强化保障措施,自治区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对通过新建、购置的方式完成治理并办成公办幼儿园的,给予每所配套幼儿园400万元至800万元的补助。完成2001所配套幼儿园治理任务,治理成效明显。
  (三)着力解决“入园贵”问题,创新发展多元普惠幼儿园。
  1.完善多元普惠幼儿园服务质量保障机制。2014年,自治区创新多元普惠幼儿园办园机制,积极扶持办园合格、面向大众、收费合理的民办幼儿园转办成多元普惠幼儿园,扩增多元普惠学前教育资源。自治区制定多元普惠幼儿园办园基本条件及评估细则。全区自下而上建立了县、市、自治区三级联动评估认定机制,严格按标准认定,确保多元普惠幼儿园资源配置合理,质量有保证。
  2.建立自治区、市、县三级多元普惠幼儿园奖补机制。对自治认定的多元普惠幼儿园,自治区财政按照在园幼儿数给予生均每学年200元的补助;对达到自治区一星级标准以上的多元普惠幼儿园,给予3-50万元一次性奖励。要求各市、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按照当地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逐步给予多元普惠幼儿园生均补助。例如,南宁市设立本级多元普惠幼儿园生均补助经费,市本级和县区财政按9:1的比例给予不同等级的多元普惠幼儿园每生每学年800—1600元的补助。贵港市本级财政按照四类标准给予多元普惠民办幼儿园生均每学年400元、300元、250元、200元的补助。目前,全区共扶持5722所多元普惠幼儿园发展,惠及幼儿约95万人,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持续扩大。
  3.增强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自治区对多元普惠幼儿园实行政府指导价,其保育教育费收费标准可视办园成本,比同辖区同等级的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分别上浮适当比例,实行优质优价,收费标准较普通民办园低。例如南宁振宁物业公司南棉管理处幼儿园,经自治区教育厅认定为首批多元普惠幼儿园,星级为自治区示范园,幼儿园收费标准为每月700元,远低于周边同等级的民办园,不仅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且能保障幼儿享受到普惠的学前教育服务。
  (四)着力解决“有人教”问题,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不断扩大培养力度。重点依托本科、高职院校培养学前教育师资,十三五期间新增2所学前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目前全区共有37所高等学校招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每年招生规模达2万多人,幼儿教师培养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形成了本专科为主体的幼儿园教师培养体系,大量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进入幼儿园教师队伍,有效缓解了幼儿园专任教师短缺的问题。
  2.加强公办幼儿园师资配备。2012年,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幼儿园编制标准暂行办法》,对幼儿园教职工配置标准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各地配齐补足辖区内公办幼儿园教职工。2019年,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党委编办等四部门联合发文,部署各市县按照2012年的自治区编制标准核定幼儿园的教职工编制,对于编制不足的公办幼儿园,参照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办法,核定聘用教师控制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办法解决缺编问题。例如,百色市核定幼儿园教师编制4543名,核定3297名幼儿园聘用教师控制数,2020年公开招聘509名幼儿教师,幼儿园聘用教师控制数教师由财政供养,工资及“五险一金”全部纳入事业编制统一核拨。
  钦州市增加4939名幼儿园聘用教师控制数。
  3.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水平。通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培计划”、“区培计划”等,加大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培训。实施广西名园长培育项目,重点培养自治区级幼儿园名园长名教师100名,充分发挥名园长带动辐射作用,引领全区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实施广西学前教育帮扶工作,重点培育贫困地区“稚慧工程”园长和教师80名、培训贫困地区幼儿园教师5150人,不断提升贫困地区学前教育质量。
  (五)着力解决“运转难”问题,进一步完善成本分担机制。
  1.持续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各级财政将学前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学前教育经费在财政性教育经费中逐年有所增加。自治区本级财政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2010年以来,全区共筹措中央和地方学前教育专项资金118亿元,支持全区各地学前教育改革发展。
  2.完善普惠性幼儿园生均财政拨款标准。自治区根据国家有关要求,积极探索公办园成本分担机制。2015年,出台了广西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明确城市、县镇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标准分别为每生每年500元、300元,有条件的县区可结合实际情况逐步提高,着力保障公办幼儿园日常运转经费。例如,钦州市市直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按照每生每年600元拨付。
  3.动态调整公办幼儿园收费。部署各市县按照属地化管理权限,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培养成本和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目前,已完成自治区直属公办幼儿园保教费标准动态调整工作,部分市县已结合本地实际调整了本级公办幼儿园保教费标准,为提高幼儿园的运转水平及办园质量提供经费保障。
  (六)着力解决“上好园难”的问题,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1.深入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建立50个自治区幼儿园课程基地,推动幼儿园大胆改革探索,总结凝练一批具有显著特色的幼儿园课程改革模式,带动全区学前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自治区教育厅成立了由教育行政人员、高校专家、教研员等44人组成的自治区幼儿园课程基地专家指导委员会,加强对课程基地园课程改革的管理与指导。
  2.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完善幼儿园等级评估制度,制定自治区示范幼儿园验收评估标准,推动“一县一自治区示范幼儿园”建设每年组织开展自治区示范幼儿园评估验收工作,对年满三年的自治区示范幼儿园开展重新评估验收工作,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目前,自治区示范幼儿园总数达221所,基本实现自治区示范幼儿园县县全覆盖。
  3.推进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改革。2014年以来,认定自治区学前教育集团办园试点达191个,通过搭建教学研讨共同体,促进600多所薄弱幼儿园发展,提升办园质量。建立56个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改革试点县区,发挥县域优质幼儿园示范作用,构建研修共同体,带动县域内薄弱幼儿园发展,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4.推进游戏化教学改革。推动教育部“安吉游戏”推广项目实验区、试点园工作。组织全区幼儿自主游戏活动视频评比活动,引领教师树立科学保教理念,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持续推动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防止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组织遴选一批自治区幼小衔接实验区、试点园(校),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有效衔接,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版权: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地址:广西南宁市竹溪大道69号 电话:0771-5815432 请使用IE10以上版本浏览器或其它浏览器极速模式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