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学前教育十年工作总结
自2010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国家、自治区第一、二、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学前教育各项工作任务,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坚持政府主导、公益普惠、科学规划、内涵发展,努力构建广覆盖、保基本、多元化、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截至2020年底,我市共有幼儿园1353所(含小学附设幼儿班),比2010年增加884所;在园幼儿15万人,比2010年增加60691人;教职工1.54万人。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48%,比2010年提高35.22个百分比,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6.56%,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为50.44%。全市有自治区级示范性幼儿园19所、市级示范幼儿园20所、县区示范园70所,普惠性幼儿园436所,公办(建)乡镇中心园“一镇一园”覆盖率从2010年的14%上升到100%。主要做法与措施如下。
一、坚持政府主导,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目标任务落实
1.柳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大力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市委书记郑俊康就学前教育改革发展作出重要批示,市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公办幼儿园的建设发展工作。先后审议通过并印发三期柳州市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市委市政府印发了《柳州市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方案》(柳发〔2019〕18号)和《柳州市市区公办幼儿园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2年)》(柳政规〔2020〕8号),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柳政办〔2019〕108号)等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重大指导性文件,对推进全市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确保普及普惠的主导方向进行了系统谋划和具体部署。同时,我市以绩效考核为抓手,将学前教育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列为2020年对各县、区的绩效考核内容,首次将各部门推进学前教育的成效纳入各单位的年度绩效考评。
2.加强党对学前教育的领导,让党建引领覆盖整个幼儿教育体系,认真指导各县区幼儿园党建工作,督导幼儿园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情况,提升幼儿园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全市共有170所民办幼儿园已建立党组织,党的工作已覆盖654所民办幼儿园,实现全覆盖。
二、坚持公益普惠,积极增加普惠前教育学位供给
1.实施公办幼儿园扩容攻坚计划。2011年—2020年全市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86所,增加学位数33065个。其中柳城县六塘镇中心幼儿园等幼儿园建设的顺利实施,填补我市乡镇中心幼儿园空白点,全市88个乡镇(含柳城两个管理区)共计94所公办乡镇幼儿园,实现每个乡镇至少有1所新建中心幼儿园。为了有效缓解市区公办幼儿园学位紧张的问题,2019年我局编制了《柳州市市区公办幼儿园建设实施计划(2019-2022)》,计划在3年内,全市新建21,新增学位10680个,提高公办幼儿园占比。2020年我市中心城区竣工交付学院路幼儿园等公办幼儿园11所,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总计7290个。此外,全市已回收公建民营幼儿园195所,已完成41所国有资产举办民办幼儿园使用权或产权的移交。
2.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2013年以来,全市共开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694所。2020年出台《柳州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及管理办法》,在适当调整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保教费收费上限的基础上,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收费标准与申报示范幼儿园等级挂钩,促进两项工作共同推进。
3.分类治理小区配套幼儿园。以改革的思路大胆自主创新,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要求推进小区配套幼儿园回购、移交、转普工作,2020年7月底前,完成了国有资产建设的41所小区配套幼儿园移交给城区政府办公办园,增加学位9930个。采取宣传、协商、约谈等方式让开发商降低场地租金,积极引导举办者按国家要求办成普惠园,市本级安排778万元予以奖补。在治理数量占全区总量五分之一的情况下,攻坚克难,提前2个月完成122所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任务,增加普惠性幼儿园学位22900个。
4.着力整治无证幼儿园。我局联合11个部门制定了《柳州市无证幼儿园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大力实施分类整治,全市需完成508所无证幼儿园治理任务。其中,对整治中确需取缔的无证园,在园幼儿原则上是以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小学附设幼儿班就读的方式进行安置。
三、坚持科学规划,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力度
1.加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2011-2020年学前教育累计投入63.50亿元。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平均占比为8.35%。
2.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幼儿,城镇特困人员、孤儿、低保家庭子女按自治区及柳州市有关政策规定免收保教费。2013年政策执行以来共资助在园幼儿12.69万人次,资助资金达8115.74万元。
3.健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柳州市把学前教育经费列入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预算,按照城市公办幼儿园不低于每生每年500元、县镇公办幼儿园不低于每生每年300元的标准,划拨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通过开展公办幼儿园学前教育培养成本调研,确定了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比例为政府与家政按5:5分担,为下一步调整公办幼儿园保教费收费标准夯实基础。
4.实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奖补政策。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建立扶持多元普惠幼儿园发展的长效机制。对市区范围认定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2013-2020年市本级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以奖代补资金共计7625.52万元,惠及在园幼儿215061人次。
四、坚持内涵发展,多措并举推进科学保教
1.积极推进示范幼儿园建设。对通过市级、自治区级示范性幼儿园评估或复查评估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市财政一次性分别奖励5万元、10万元,通过政策引导,我市县级以上示范园达109所。同时,我市充分发挥各级示范园的龙头作用,组织公民办幼儿园开展集团化办园试点及“手拉手”结对帮扶。在2014——2016年创建了11个幼儿园教育集团,持续探索建立对口帮扶、委托管理等形式,2020年学前教育集团增至43个。城中区作为集团化办园试点城区,以区属三大学前教育集团为龙头,与若干所多元普惠民办幼儿园结对帮扶,使公、民办幼儿园在教育思想、保教管理等方面实现共享、互通、合作、共生,成为互动共赢的幼儿园发展共同体。
2.开展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专项治理。自启动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以来,经过自查、摸排、整改及督导,全市共排查幼儿园1006所,小学335所,校外培训机构344个。摸排发现存在“小学化”倾向的幼儿园92所,存在问题的校外培训机构3所,对存在倾向的幼儿园给予了限期整改处理,存在问题的校外培训机构目前均已整改完毕。
3.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开展全市幼儿园课程基地遴选,积极倡导游戏化教学,以自治区示范园为依托,各县区共推选出9个优秀幼儿园课程基地,其中5个幼儿园获自治区建设课程基地,一批生活化游戏化课程已初步成型。
4.加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一是不断扩大培养规模。努力办好市属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截至2020年培育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近4000名。二是持续加大培训力度。2017-2020年共统筹536.15万元,开展32个班次的培训,培训学前教育人员共7010人,提升了幼儿园教学水平。三是加强幼儿园师资配备。开展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核定工作,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幼儿园编制标准暂行办法》(桂编发〔2012〕6号),以2019年秋季学期在园幼儿数为基数,由公办幼儿园所在地教育部门拟定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方案,报同级机构编制部门按规定程序和权限审批下达。
5.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每年开展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面向社会和家长宣传学前教育政策措施,传播科学教育理念和科学育儿知识,为我市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