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增量提质,实现十年巨变
梧州市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十年工作总结
梧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持续实施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以“建设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凝心聚力,多措并举,增量提质,实现学前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现将我市2010-2020年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工作总结如下。
一、发展情况
(一)幼儿园数量快速增加。2020年全市共有幼儿园798所,比2010年增加504所,增幅达171.43%;公办园340所,比2010年增加325所,增幅达2166.67%;民办园458所(其中普惠性民办园315所),比2010年增加179所,增幅达64.16%。

(二)在读幼儿数量快速增长。2020年全市在读幼儿合计142434人,比2010年增加62076人,增幅达到77.25%;公办园在读幼儿78543人,民办园在读幼儿63891人(其中普惠性民办园在读幼儿51281人)。

(三)学前教育发展指标快速提升。2020年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8.75%,比2010年提高46.97个百分点,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1.15%,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5.14%,各指标均高于自治区和我市年度目标任务。

(四)示范幼儿园数量快速增加。2020年全市有自治区示范幼儿园12所、市级示范园14所,分别比2010年增加9所、11所。

十年来,我市学前教育资源迅速扩大、政策保障体系逐步建立、监管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保教质量明显提升,“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以逐步健全体制机制为基础,促进学前教育规范管理科学发展
1.强化政策引导,加快改革发展。深入研究国家和自治区政策,抓住发展机遇,结合我市实际,陆续出台《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梧州市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工作方案》《梧州市无证幼儿园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梧州市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梧州市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方案》等文件,为梧州市新时期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和行动指南。
2.明确职责任务,落实发展措施。将学前教育纳入全市教育发展十大重点工程,强化各级政府发展学前教育主体责任及各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围绕学前教育重点交账任务指标及差距,落实学前教育规划、投入、教师队伍建设、监管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3.建立健全制度,加强规范管理。各县(市、区)严格幼儿园准入管理,对申办幼儿园加强办园条件、人员资质、卫生保健、经费保障和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审核。坚持年检与动态监管相结合,并建立幼儿园信息公示制度,及时发布幼儿园基本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同时,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开展无证园、看护点治理工作,清理整顿无证学前教育机构,不断规范办园行为。
4.加强统筹协调,有效推进工作。通过召开专题研讨会、实地调研、现场办公等方式,推进了普惠性民办园生均补助、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中职-高职-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一体化衔接办学、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等多项学前教育重点工作及实际问题的研究与解决。
(二)以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为导向,促进学前教育资源尤其是普惠性资源扩大
1.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抓好布局规划和建设工作,积极争取中央、自治区建设项目奖励补助资金,加快推进公办幼儿园项目建设。努力办好原有公办幼儿园,持续投入资金,支持幼儿园改造园舍、添置教学设施设备,不断优化和提升育人环境。同时,通过举办小学附属幼儿园和附设幼儿班、公办园开办分园、支持现有公办园挖掘资源扩大招生规模、回收公建民营幼儿园、探索合作办园模式等措施,扩大学前教育公办资源。
2.积极扶持多元普惠园。加强政策宣传和创建指导,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多元普惠幼儿园,全市获认定广西多元普惠幼儿园289所。建立多元普惠幼儿园扶持发展机制,在落实上级奖补的基础上,持续投入市本级奖补资金,对获认定的市本级广西多元普惠幼儿园,给予一次性奖励和生均补助,并通过减免租金、免费培训、纳入集团化办园管理及教研指导等方式予以扶持,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不断改善办园条件、提高办园水平。
(三)以《指南》的培训与贯彻落实为重点,促进师资队伍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提高
1.系统培训,持续推进。每年实施500人以上学前教育骨干市培计划,开展渐进式《指南》系列培训,让《指南》的理念、要求和方法逐步转变为幼儿园教师的实际行动,真正转变为科学保教的有效实践。十年来,市级培训组织学前教育管理干部、园长、骨干教师到上海、南京、沈阳、镇江、成都等先进地区观摩学习,邀请区内外专家学者、名园长、优秀教师来梧传经送宝,培训约7500人次。
2.问题导向,专业引领。借助外力,邀请专家团队诊断支持,挖掘内力,发挥示范园和名师工作室作用,形成专业引领合力。引导各级各类幼儿园从工作实际出发,探寻有效研究的切入点,如围绕“把教育融入一日生活”“幼小衔接”等专题进行实践探索和课题研究,解决具体问题,提升专业水平。
3.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我市为贯彻落实《指南》自治区级实验区,通过行政推动、科研引领、专家指导、全员培训、广泛宣传、典型示范等措施,搭建经验分享、推广平台,以点带面,推进我市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力度、速度和质量初显成效。岑溪市获评为自治区首批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市六一幼儿园、岑溪二幼、藤县一幼获评为自治区幼儿园课程基地。一批幼儿园和教师在实践中形成物化成果,参与编写《指南实施问答》《幼儿园经典游戏》《幼儿园幼儿早操和体育游戏汇编》《我爱大自然——亲子阅读指导》等专业书籍。
(四)以构建帮扶指导网络为抓手,促进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提升
1.积极创建示范幼儿园。鼓励和支持各类幼儿园积极申报创建示范幼儿园,加大经费投入,加强过程性指导,促进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我市自治区级、市级示范园逐年增加,学前教育优质资源不断扩大,逐步形成以示范幼儿园为中心的学前教育指导网络。
2.积极开展集团化办园。2014-2019年,全市获认定广西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试点14个,实现所有符合条件的示范园都组建集团。2020年,岑溪市、蒙山县、长洲区、藤县获评为自治区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改革试点县。各集团通过先进办园理念辐射、科学管理制度共建、骨干教师流动、教育资源共享等策略,对加盟园所进行专业引领和实践指导,促进乡镇和村级新建幼儿园运作上轨道、潜力园提升办园质量,扩大了优质资源覆盖面。近三年,龙头园到加盟园实地指导1000多次,加盟园到龙头园跟岗学习700多次,受益幼儿约1.5万名。
3.深化手拉手帮扶机制。不断巩固和扩大帮扶成效,以县级为单位划分教研片区,由教研员(专干)及示范园团队为骨干,组建市-县-乡镇三级帮扶团队,形成覆盖村级幼儿园发展的指导帮扶网络,促进幼儿园树立科学保教理念,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质量明显提升。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回顾十年,虽然取得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面临着新的挑战,学前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资源依然不足,政策保障体系有待完善,师资队伍建设需要不断加强。下一步,我市将根据国家和自治区部署,编制并实施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努力建设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更好实现幼有所育。一是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办园体制和政策保障体系。二是进一步加大学前教育财政经费投入,提高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普惠性民办园奖补标准,健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提高公办园保教费标准并定期动态调整。三是进一步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切实保障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落实公办园教职工编制,提高工资待遇,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学前教育,建立与公益普惠学前教育体系相配套的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机制。四是进一步培育市级和自治区级示范幼儿园,扩大普惠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五是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学前教育发展考核督导,压实县级政府责任,确保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取得实质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