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十年工作总结
为加快我市学前教育的发展,大力提升学前教育水平,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目标如期实现,我区学前教育改革十年来,我市认真实施三期学前三年行动计划,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元化、有质量”的要求,以扩资源、调结构、提质量、健机制为目标,以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为重点,以补充教师队伍为关键,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引导扶持发展多元普惠幼儿园,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我市学前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现结合实际,将工作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前教育发展现状
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幼儿园1193所,在园幼儿177418人。其中,公办幼儿园346所,在园幼儿90990人,公办在园幼儿占比51.29%;民办幼儿园847所,在园幼儿86428人;自治区多元普性幼儿园471所,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65073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7.96%;3-5岁常住人口幼儿192785人。10年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2010年的63.01%提升到2020年的98.90%,增加了35.89 个百分点。全市12个县(市、区)共有乡镇133个,建有乡镇中心幼儿园131所。全市共有自治区示范性幼儿园21所,市级示范性幼儿园35所,集团化办园38个。
全市公办幼儿园教职工共有7500人,专任教师4132人,其中,在编教师1296人,在编教师占比为31.36%。民办幼儿园教职工共有10108人,专任教师6577人。
二、工作亮点及特色
(一)坚持示范引领带动抓提升。重视各幼儿园的内涵发展,通过“创先争优”的方式激励各级各类幼儿园开展示范幼儿园的创建、党建示范校的引领等工作,各县(市、区)教育部门成立学前教育专业队伍对乡镇幼儿园所各项工作进行精心指导,努力提升幼儿园的办园品质。十年来,全市现有市级以上示范幼儿园51所(其中乡镇中心幼儿园14所),每个乡镇都顺利通过评估验收创建一所市级示范幼儿园,完成乡镇中心幼儿园市级示范县县覆盖,成为引领乡镇、农村幼儿园优质发展的龙头园,呈现了争优赶超的局面,拉近城区和乡镇差距,保障学龄前儿童享受优质公平的教育资源,扩大了优质园的覆盖面。
(二)创建优质品牌促均衡发展。全面开展集团化办学改革试验,不断深化学前教育改革创新,倾力打造学前教育优质品牌,全市目前组建38个幼教集团,开展示范、引领的研培活动,力促城乡优质资源均衡发展,以一所城区示范幼儿园对3-5所乡镇中心(或民办)幼儿园的模式来加强对薄弱园、农村园、民办园的帮扶,激发创建示范性幼儿园特色提升和品牌建设。通过城区示范幼儿园园长定期业务指导、骨干教师送教下乡,农村教师到城区示范幼儿园跟岗学习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乡镇中心幼儿园保教水平的不断提升,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
(三)普及普惠目标如期见成效。我市学前教育坚持“政府主导,公民办并举”的原则,明确了公、民办园共同发展的方向。为实现“普及普惠”目标,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公办园,充分利用小区配套园、闲置校舍积极挖潜扩大公办园资源,在连续实施学前教育第一、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再次全盘谋划,精准发力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持续投入10.86亿元以上新建改扩建城区、乡镇公办园,资源向农村倾斜,构建覆盖城乡村、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在连续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强力推动下,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方面有了实质性跨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如期实现了50%以上的目标。
三、主要工作举措及成效
(一)多渠道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
1.做好学前教育布局规划。根据普及普惠要求,我市及时指导各县(市、区)编制学前教育布局规划,明确公办园、多元普惠性幼儿园和其他民办园布点和建设数量,实现布局合理、精准建设。
2.优先落实学前教育用地。市人民政府加强幼儿园建设规划,各县(市、区)将幼儿园用地纳入城市、乡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学前教育发展预留充足的发展用地,充分保证学前教育建设用地。
3.破解幼儿上公办园难问题。针对城区公办学前教育资源短缺,公办幼儿园“入园难”的实际问题,我市积极挖潜扩大城区公办幼儿园增量,优先建设城区和乡镇公办幼儿园,支持每个乡镇办好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人口大镇建设2所以上公办幼儿园。2010年以来,新建城区公办幼儿园21所,新建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121所,学位增加47744个,基本实现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全覆盖。
(二)积极扶持办强办优多元普惠幼儿园。
1.大力发展民办普惠幼儿园。加快扩大优质普惠幼儿园,办强办优多元普惠幼儿园。通过综合奖补、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培训教师、教研指导等多种方式,引导一批民办幼儿园转办自治区多元普惠幼儿园。2010年以来,共扶持471所多元普惠幼儿园发展,派公办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285名支持多元普惠幼儿园开展园务管理和保教工作。
2.探索合作办园模式。我市积极创新思路,大胆改革,敢于突破,多途径多渠道寻求解决办法。通过改革创新,引进优质教育资源,采取委托管理运营的办园模式,开办市直属“百色实验幼儿园”,右江区凤凰幼儿园、右江区迎龙第三幼儿园等6所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达2061人,成功探索了一条欠发达地区破解公办幼儿园不足问题的新路子。
(三)加大财政投入不断完善政策保障。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我市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将学前教育经费纳入各级财政年度预算,落实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城市每生每年500元、农村每生每年300元。
2.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幼儿教师的岗位实行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聘用制,工资待遇与中小学教师同等。按各县(市、区)“属地管理”核编原则,全市共核定幼儿园教师编制4543名,其中参照中小学做法,核定3297名幼儿园聘用教师控制数,2020年公开招聘509名。幼儿园聘用教师控制数教师由财政供养,工资及“五险一金”全部纳入事业编制统一核拨。督促民办园依法保障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落实民办园教师在职称评聘、进修培训、奖励等方面与在编公办教师的同等待遇。
3.制定普惠性民办园奖补政策。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普惠性民办园奖补政策,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租赁场地办园的,从2020年起按照每月每平方米1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对利用自有场地办园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对其建设中形成的贷款给予贴息补助(贷款额度不高于100万元),贴息期三年。田东县、平果县对获得自治区星级幼儿园认定的普惠性幼儿园给予每生每年奖补金额200元,对获得自治区示范幼儿园评估认定的普惠性幼儿园给予每生每年奖补金额1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