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市“学前教育改革进展”十年工作总结


  近十年来,来宾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国家、自治区加快学前教育发展一系列重大部署,以问题为导向,以前所未有决心,强力补短板,积极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来宾市学前教育取得了明显地进步,“入园难”、“入园贵”得到有效缓解。

  一、2020年基本情况

  2020年,全市共有幼儿园998所,其中公办幼儿园502所,民办幼儿园496所,全市幼儿在园人数95291人,其中公办幼儿园在园人数47740人(占50.1%),多元普惠幼儿园788所,幼儿园在园人数82045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6.1%(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与在园幼儿总数的比例),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7.4%。自治区示范幼儿园9所,市级示范幼儿园27所,市级一级幼儿园75所。

  二、实施第一、二、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取得的成绩

  (一)实施第一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取得的成绩。

  实施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中央、自治区下达我市学前教育校舍改建类专项资金近1.7亿元,利用农村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270所,农村小学及教学点增设附属幼儿园约200所。一是幼儿教育资源不断扩大。2010年,我市有幼儿园443所,在园幼儿41264人,学前三年入园率为43.02%;到2013年,有幼儿园680所,比2010年增加237所,在园幼儿74475人,比2010年增加33211人,学前三年入园率为77.60%,基本解决幼儿入园难的问题。二是公办园数量不断扩大,2013年全市公办园111所,比2010增加78所。

  (二)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取得的成绩。

  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中央、自治区下达我市学前教育专项资金近3268.16万元,一是完成新建公办园19所的目标。二是完成各级示范幼儿园创建工作,全市现有9所自治区示范幼儿园,27所市级示范幼儿园。三是全市共有252所幼儿园获自治区认定为星级多元普惠幼儿园,普惠幼儿园覆盖率达到40.64%(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与在园幼儿总数的比例)。四是完成学前教育集团创建工作。有自治区级学前教育集团龙头园12个,加盟园26所;县级学前教育集团龙头园9个,加盟园47所。五是幼儿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2016年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921所,在园幼儿87498人,学前三年入园率为83%,公办园151所,分别比2013年增加18所,13023人,6个百分点,40所。

  (三)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取得的成绩。

  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7-2020年),中央、自治区下达我市学前教育专项资金近3.2亿元,一是完成新建、改建公办园251所。二是完成各级示范幼儿园创建工作,全市现有9所自治区示范幼儿园,49所市级示范幼儿园。三是全市共有286所幼儿园获自治区认定为星级多元普惠幼儿园,普惠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6.1%(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与在园幼儿总数的比例)。四是完成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改革示范县创建工作。有自治区级学前教育集团化改革示范县3个,县级学前教育集团龙头园11个,集团园64所。五是幼儿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2020年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998所,在园幼儿95291人,学前三年入园率为97.4%,公办园502所,比2010年增加391所。

  三、发展学前教育的做法和成效

  (一)学前教育明显得到重视。

  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学前教育作为重大民生工程,作为政府一项重要职责和任务,切实把学前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2011年起,每年把学前教育纳入各县(市、区)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多年纳入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市领导多次深入幼儿园调研,召开专题会议,着力破解学前教育“入园难”问题。市、县(市、区)各级政府建立学前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各县(市、区)逐步核定乡镇中心幼儿园法人单位和编制,部分县(市)通过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保教人员,逐步解决公办幼儿园收费低,负担重及公办教师编制不足问题。制定土地优惠等政策,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建设普惠性幼儿园。

  (二)学前教育资源明显扩大。

  加强教育资源整合,盘活教育用地及闲置中小学校舍发展学前教育,全市学前教育资源得到明显扩大。2010-2020年,全市幼儿园从443所增加到998所,增加555所;幼儿在园人数从41264人增加到95291人,增加54027人;学前三年所入园率从43.02%提高到97.4%,提高54个百分点。从2014年开始,我市利用自治区多元普惠幼儿园的奖补政策,大力扶持和支持城乡多元普惠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多元普惠幼儿园数量逐年增多,全市学前教育多元普惠幼儿园资源不断扩大,目前有自治区多元普惠幼儿园788所,有效缓解了“入园贵”等问题。

  (三)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完成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1.发展多元普惠幼儿园,扶持优质民办普惠幼儿园。

  用好用足中央和自治区的政策,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各县(市、区)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联合民政、工商、物价、食品药品监督等相关部门,及时启动我市每年的多元普惠幼儿园认定工作,对各县(市、区)上报的多元普惠幼儿园申报材料,按照评估细则进行了复查,2017年-2020年共有299所均获得自治区的认定并给予奖补,在政府部门的督促下,目前全市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奖补资金基本全部落实到位。

  2.增加幼儿园教师编制,完善和落实非在编幼儿教师工资和待遇保障机制。

  加大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补充力度,合理利用财政资金,给予学前教育资源的大力支持。近三年来,我市各县(市区)增加幼儿园教师编制共251,其中武宣县增加145人;金秀县增加89人;象州县增加17人;通过政府购买劳务服务方式购买教师(控制数)880名,其中武宣县127名;忻城县111名;象州县200名;兴宾区342名。为大力发展我县学前教育、补充学前教师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确保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3.落实《指南》,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促进教师能力提升。

  认真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通过对《指南》实验园进行检查、督导、评估,总结经验,推动和引领各级各类幼儿园深入贯彻落实《指南》精神,帮助提高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得到遏制,许多幼儿园重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实施科学保教。每年举办全国学前教育主体宣传月活动,多种形式宣传普及科学保教知识,提高家长科学育儿能力。

  (四)学前教育办园模式明显灵活。

  我市紧紧抓住国家、自治区发展学前教育的机遇和决策,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我市学前教育办园管理模式:一是市级示范幼儿园辐射带动下的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如合山市将整合后的乡镇中小学校舍全部交给合山市幼儿园,用于改造为市幼儿园的分园,充分发挥优质学前教育龙头示范作用,使分园管理团队和教师、保教人员尽快适应学前教育。二是创建集团化改革模式,以市级示范幼儿园以上的优质幼儿园作为龙头园,以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和保教质量为目标,全面促进学前教育优质发展。各县(市区)从本区域学前教育的现状出发,做好整体布局,顶层设计,有序推进。采取“名园带弱园、名园带新园、公办园带民办园”等措施,努力提高全市幼儿园办园水平,初步形成了以龙头园为骨干引领、示范带动,辐射乡村的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格局。





版权: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地址:广西南宁市竹溪大道69号 电话:0771-5815432 请使用IE10以上版本浏览器或其它浏览器极速模式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