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聚力谋发展 学前教育谱新篇
崇左市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十年工作总结
2010年以来,我市大胆改革创新,扎实推进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坚持以“普及普惠”和“内涵发展”为抓手,重点实施公办幼儿园建设、普惠幼儿园扶持、示范性幼儿园创建等工程,着力扩大普惠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新时代需求。
一、十年发展见成效
(一)学前教育规模快速扩大
201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颁布实施以来,我市不断加大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工作力度。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幼儿园608所,比2010年增加了269所幼儿园,在园幼儿89919人。同时,示范园、多元普惠园数量大幅增加,全市现有自治区示范幼儿园10所,市示范幼儿园22所,自治区多元普惠幼儿园216所。
(二)普及水平稳步提升
2020年我市学前三年毛入学率为92.10%,比2010年提高27.5个百分点,有效缓解了“入园难”问题。
二、多措并举促发展
(一)科学规划,扩大供给
1.扎实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我市审时度势,科学规划,注重改善幼儿园的办园条件,扩大公办幼儿园资源,有效缓解了我市孩子“入园难、入好园难”的问题。
2.扶持多元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我市不断完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政策,积极引导民办幼儿园提供和扩大普惠性服务。凭祥市对经自治区认定的多元普惠幼儿园,本级财政在自治区奖补的基础上,按1:1的比例进行奖补。
(二)完善制度,建设队伍
1.完善学前教育机构编制和岗位设置管理。各县(市、区)、市本级,按照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幼儿园编制标准暂行办法>的通知》(桂编发〔2012〕6号)有关要求,全力配足配齐公办幼儿园教职工,事业单位编制总量不足的,通过聘用“控制数”的方式解决。
2.建立幼儿教师培训培养机制。一是建立“手拉手”帮扶方式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进行扶持,全市市级以上示范性幼儿园分别牵手2—3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采取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如开展教学观摩、业务培训、送教下乡、师徒结对,捐赠等,提高普惠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促进全市幼儿教育健康、持续、均衡发展。二是强化在岗教师培养和培训,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专家培训与本地研讨、考察活动与跟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多层次的方式,着力抓好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在职教师的岗位培训和骨干教师高级研修。四是以赛促训。通过教师教学技能比赛、教师风采大赛、玩教具制作比赛、优秀论文比赛等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技能提升。
(三)健全机制,保障经费
我市健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一是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将学前教育经费纳入各级财政年度预算,落实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每生每年300元。二是根据幼儿园的办园成本、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调整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并建立3年一调的动态调整机制。率先联合发改委完成了对城区公办幼儿园学前教育的成本核算,调整了市本级和城区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三是建立多元普惠幼儿园规范和体现优质优价的收费制度。公办幼儿园收费实行政府定价;非营利性幼儿园收费按办园成本实行政府指导价。对办园水平较高,办园具有特色的多元普惠幼儿园,其保育教育费收费标准可视办园成本比同等级的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适当上浮;营利性民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实行市场调节,由幼儿园自主决定。民办幼儿园收费项目和标准根据办园成本、市场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向社会公示,并接受有关主管部门的监督。
(四)加强管理,规范发展
1.健全学前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乡镇中心幼儿园管理体制,明确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地位和功能。完善城、镇、村三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探索城、镇、村三级集团办园模式,带动城乡村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将小学附属幼儿园从小学脱离出来,落实独立事业法人登记制度,给予办理事业法人证书,确保“一园一证”,统一纳入业务管理、经费核拨、师资配备和事业统计等工作范围。
2.完善过程监管。完善年检制度,强化对幼儿园教职工资质和配备、收费行为、安全防护、卫生保健、保教质量、经费使用以及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动态监管。加强学籍管理,实行一人一号,籍随人走,提高学前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开展幼儿园规范办学防范化解风险专项治理行动、幼儿园“小学化”治理、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等,通过专项治理工作,查找薄弱环节,找准问题症结,落实整改责任,促进幼儿园规范管理,规范办园。
3.严格依法监管。加强办园行为督导,实行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参照《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每10所幼儿园明确1名兼职督学,对责任区幼儿园开展经常性督导。
(五)综合施策,提高质量
1.建立教研责任片区。我市创新学前教育教研平台,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辐射作用,结合核心园的办园特色,建立学前教育教研共同体,教研共同体的研讨方式,加强了我市学前教育保教工作和教研网络建设,提升不同水平幼儿园的教学教研能力,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2.深化保教改革。组建幼儿游戏研究共同体,吸纳一批有着共同的信仰致力幼儿游戏研究的园所成立“幼儿游戏研究共同体”,进行幼儿自主游戏实验探索研究,探索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发展规律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策略,以引导幼儿园进一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自觉杜绝“小学化”,引领我市幼儿园更好地主动发展、创新发展、优质健康发展。
3.深入推动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在集团化办学原有基础上探索三级集团管理的集团化办园模式,即在集团龙头园的指导下,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二级集团园,村级公办幼儿园为三级集团园,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实现“幼有所育”向“幼有优育”转变。如今,我市已经形成“示范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农村幼儿园”的三级集团化办园的管理模式。
4.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各县(市、区)和市直幼儿园建立“县一镇”和“镇一村”两级结对帮扶机制,采取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如开展教学观摩、业务培训、送教下乡、师徒结对,捐赠等,提高我市普惠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促进全市幼儿教育健康、持续、均衡发展。
三、成果卓越显特色
(一)幼儿园结构得到改善。公办幼儿园幼儿在园占比为50%,幼儿园结构逐步得到改善。
(二)突出边关特色,探索课改之路。我市大力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幼儿园在探索适宜性课程、实现课程多样化的道路上不断努力。崇左市机关保育院经遴选成为自治区幼儿园课程基地,利用崇左市的边关资源,开发“探觅·魅力崇左”园本课程,为实现“五育”并举,打造具有南疆国门特点的优质学前教育品牌奠定基础。
(三)教师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在把好准入关和加强专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我市青年教师成长迅速,一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我市乃至自治区的教育骨干。其中梁燕园长被确定为全区名园长培养对象,马海珍园长确定为全区智慧园长培养对象,黄斯、莫甜老师被确定为全区名师培养对象。
(四)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由城区向农村延伸。我市探索的三级集团管理的集团化办园模式,将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向农村延伸,“集团化办园”走出了一条示范园带动民办园、农村园的创新之路。
(五)优质园所数量逐年增加。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的建立,鼓舞了学前 教育工作者的士气,坚定了薄弱园向优质普惠园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许多薄弱幼儿园纷纷转型升级,优质园数量不断增加,学前教育优质资源覆盖率不断提高。
回眸改革十年,我市抢抓机遇,努力构建公办民办并举、普惠为主、覆盖城乡、安全优质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继续推进学前教育改革,进一步完善的幼儿教师培训培养的长效机制、继续探索集团化办园改革,谱写学前教育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