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典型案例 >> 正文

《指南》引领 播撒“稚慧”种子

耕织贫困地区幼教新气象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一、案例背景

2012 年《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颁布以来,由于贫困地区幼儿教师底子薄,理论知识或实践经验不够,对《指南》的内容理解不透,因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指南的精神贯彻和落实不够深入。

2016年12月,教育部等六部委共同发布了《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教发〔201618号 ),提出要发展学前教育,在贫困地区建设一支素质高专业强的幼儿园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保教能力提高,推动贫困地区学前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二、过程与做法

2017年自治区教育厅启动了针对贫困地区为期三年的“稚慧工程”,该工程由我校负责具体实施。“稚慧工程”分三阶段实施,包含稚慧园长、稚慧教师两个子项目。经过对贫困地区幼儿园园长及教师的全面了解和幼儿园发展情况的调研,选派专家团队拟定了培养方案,并邀请校外专家进行了多次方案论证。

第一阶段:理念更新与认同。“稚慧工程”以课程设置为抓手旨在帮助贫困地区幼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深入了解并接纳儿童。稚慧园长课程围绕园长急需提升的“幼儿园规划发展”方面的能力,以构建幼儿园游戏化课程为切入点,开设相关的《幼儿园规划发展编制》、《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理论与实践》等课程,稚慧教师课程围绕“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主题设置系列课程。通过深度交流学习,帮助园长学习和借鉴优质乡镇幼儿园发展规划和开展课程游戏化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改变园长传统的日常管理思维,转向幼儿园规划引领;帮助幼儿教师提升观察儿童、解读儿童、支持儿童的能力,改变幼儿教师集体教学旧观念,转向幼儿行为观察、支持幼儿发展新思路。聚焦自身迫切需要解决的幼儿园规划、课程建设、幼儿行为观察等方面的问题,采取“听、看、问、议、思、写”等方法,通过集中学习和现场教研,更新观念,拓宽视野,借鉴成功经验,反思办学实践,梳理办园理念,积累规划幼儿园发展,课程建设中,幼儿行为观察等问题的解决方法,完成研修任务。

第二阶段:入园诊断指导。“稚慧工程”第二阶段以稚慧园长和稚慧教师能力提升为抓手,着重培养园长及教师“学、思、研”理实结合的实践能力。首先,针对园长及教师底子薄、基础弱等情况,选派出由高校学前教育专家、区级示范园园长、当地幼教专家和联络教师组成的10个小组导师团队。导师团队先后两次奔赴全区40个县55个幼儿园开展入园现场诊断,解决园长及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难题。为80名园长和教师梳理了幼儿园及个人发展现状和问题,明确发展路径,解决现实问题。接着以问题为导向,聚焦游戏与课程,培育稚慧成果。其次,紧紧围绕导师团队在入园指导期间所发现的难点和问题,聚焦“游戏与课程”,通过专题讲座、研讨交流、现场教学等形式,邀请区外知名学前教育专家、省级示范性幼儿园优秀园长等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和研讨交流,组织园长及教师到当地幼儿园进行跟岗学习。

第三阶段:总结凝练提升。本阶段着力于提升园长及教师的反思总结能力,以物化成果、帮扶活动为抓手,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经验总结研讨、成果展示、帮扶培训等系列活动,帮助园长总结提炼自身幼儿园发展规划编制实施、构建幼儿园园本课程以及提升幼儿园管理效率等经验;帮助教师对游戏实践进行深入反思、系统总结,提升教师深入了解儿童、观察儿童、支持儿童的能力。通过总结提升,推动园长及教师分享成果,提炼自身组织实施游戏的经验,明确今后发展方向,为后续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亮点

(一)基于调研,聚焦主题,设计培养方案。对入选的培养对象开展调研,了解其专业发展的现状,以目标为导向,预设课程和生成课程相结合,契合园长幼儿园发展规划能力及教师儿童行为观察能力的专业发展需求。

IMG_256

广西壮族自治区贫困地区“稚慧工程”培养对象专业现状及培训需求调研

(二)基于培养对象学习特点,突出实践取向。

1.实践取向的课程设置。以幼儿园为基地,走进教育现场与真实情境,为培训提供最充分的情境化的培训资源,将理论学习融入到教育实践过程中,让培养对象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在研究中思考问题, 在行动中解决问题。

2.实践取向的培养方式。主要做法是将专题学习与实践研修密切联系,专家团队到培养对象所在幼儿园开展现场诊断、实践指导并提供策略,增强具体操作性,帮助培养对象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其素养和能力,全程指导学员“学思研行相结合”。

3.实践取向的师资队伍。组建一支优秀的专家团队,其中既有理论知识丰富的区内外高校专家,也有实践经验丰富的幼教教研员、幼儿园园长及一线教师。在培养期间,通过“导师制”在实践性课程和实践性教学中为学员配备指导教师,促进学员实践性知识和实践智慧的生成。

(三)基于问题解决,开展伴随式培养。

培养工程确立了以园长及教师为中心的伴随式培养理念,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按照培养对象的真实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轨迹进行设计,尊重培养对象的培训需求,伴随引导培养对象的改变与成长历程。伴随以积极的心理状态,从人格品质、知识水平、能力水平、行为改变等方面,促使导师与培养对象及区域内园长共同成长,做有效的、有温度的培训。

IMG_256

四、实施成效

(一)项目成果丰富。

项目开展以来取得的成果主要有:《贫困县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困境突破—“乡村名师引领+巡培团”培训模式研究》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立项课题;《乡村幼儿教师“三阶五步四方”专业成长支持体系研究与创新实践》获2019年广西基础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019年启动的“稚慧工程走向东盟”项目,已与泰国、柬埔寨签订合作协议,形成《乡村稚慧幼儿园园长专业成长研究与创新实践》、《乡村稚慧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与实践》等专著。

(二)社会反响广泛,赞誉颇丰。

项目开展以来,受到了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





中国教育报2018-01-01日刊登“广西实施“稚慧工程”推动贫困山区学前教育建设”

http://www.gxyesf.com/userfiles/image/initpintu_%E5%89%AF%E6%9C%AC(83).jpg

  人民日报2018-01-03 12版刊登“广西贫困地区“稚慧工程”助力贫困地区学前教育”

(三)学员获得感强。

稚慧工程的实施让园长及教师在享受知识的盛宴的同时又充分激起了他们的学习热情。“真的很幸运能够参加这次遴选,‘稚慧工程’让我们对幼儿园未来的规划更加科学、更加清晰,也有了成为名园长的梦想”,来自百色市隆林县县直机关幼儿园的园长林园长参加完遴选后兴奋地说。

来自凭祥市夏石镇中心幼儿园的麻园长说:“此次研修课程设置合理、内容丰富,让我们更新了理念,加深了对《指南》的理解,提升了技能,是一次很好的研修体验。”

(四)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

1.“种子辐射模式”。“稚慧工程”把握好园长和教师两个关键,选好“种子”通过“种子示范辐射”通过系列帮扶活动以示范带动辐射,加强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发展造血功能。

2.“乡村名师+巡培团”模式。“稚慧工程”探索实践“乡村名师引领+巡培团”培训模式,在区域统筹下,以乡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为中心,政府、高校、市县教研主管部门、幼儿园四位一体形成合力,实践取向、成果导向双向互动,导师及巡培团全程伴随式引领,外部支持与个体发展的内在规律充分协调,在初始、转变、提升三阶段中完成理念、知识、能力的提升,促进个体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关注将部分受训者转化为培训者,形成螺旋式上升且区域内可持续的培训模式。

五、展望与设想

组建“稚慧园长巡培训团”,结合培训成果展示交流活动,深入乡村幼儿园进行专场讲座、问题诊断、现场指导等指导学习活动。与广西周边东盟国家合作开展师资互陪、交流论坛等活动。进一步把稚慧工程的优秀培训经验推广到东盟国家。



版权: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地址:广西南宁市竹溪大道69号 电话:0771-5815432 请使用IE10以上版本浏览器或其它浏览器极速模式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