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渠道补充幼儿教师 完善师资队伍保障制度
融水苗族自治县教育局
融水苗族自治县是全国最早成立、广西唯一的苗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广西2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一直以来,融水苗族自治县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的理念,教师队伍的建设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通过加强编制管理,采取多渠道补充幼儿教师编制,落实提高教师工资待遇,扎实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我县学前教育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良好的发展势头,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全力推动教育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全县学前教育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共有185所幼儿园,其中公办园有110所,民办园75所,在园幼儿16732人;专任教师836人。
二、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政策条件
(一)编制管理“动态化”,灵活解决教师编制不足难题。
我县根据学生人数,及时召开联席会议,按师生比标准测算和增加教师编制,加强编制动态管理,2011年我县核定幼儿园教师编制数为34人,为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我县2019年通过县编委会审批增加了公办幼儿园实名制编数58个、增加聘用教师控制数和后勤服务人员控制数685个,目前核定全县公办幼儿园编制和聘用控制数达785个,2020年已完成招录幼儿教师实名制编制及聘用控制教师数共224人,计划在2021至2022年招齐幼儿教师编制,为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二)待遇提高“常态化”,着力解决教师干事热情难题。
一是强化待遇保障,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2019年,在落实自治区“提标扩面”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和柳州市提高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的基础上,我县本级财政积极筹措资金,将每月发放乡镇工作补贴提高到450—500元、落实乡村幼儿教师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倾斜政策。随着教师待遇不断提高,应聘教师幼儿教师岗位人数逐年增多,吸引来自贵州、云南、四川等省高校毕业生到我县应聘。二是强化权益保障,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近年来,我县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达6000多万元,建成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周转房和租赁房共796套、改建教师宿舍180套;划拨土地12亩,建成产权型教师住房228套;计划划拨14亩土地,建设教师公寓小区,解决300名教师住房问题。通过改善教师生活条件,解决教师后顾之忧,进一步激发教师工作热情。
(三)教师补充“多样化”,精准解决教师补充渠道难题。
结合县情实际,用活政策,加大宣传力度,拓展幼儿教师补充渠道,因地制宜设置招聘条件,开展自主招聘的方式,对部分乡村幼儿教师岗位年龄放宽到40周岁。不断扩充幼儿教师队伍。
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一)按照德才兼备、师德为先的要求,坚持把师德教
育摆在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常抓不懈。
全面贯彻落实《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引导和激励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教育学生。
(二)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教育,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形成优良的学术风气。
(三)严格师德评价考核。坚持师德考核与业务考核并重,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用、评优评先、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
四、强化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素质
(一)近年来加大幼儿教师的培训力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011年以来共派出骨干教师和园长2512人次参加国家、省、县级培训。
(二)培训搭台,研训合一,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每年开展送教下乡活动,结对帮扶,促进农村幼儿园保教水平的提升。
让乡镇农村幼儿园教师更直观感受学前教育新理念,促使乡镇园教师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及幼小衔接工作的认识,不断提升教师的保教能力。
(三)狠抓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成立县级幼儿教研中心,培养年轻骨干教师带头开展教研活动。
(四)摸清教师队伍底数,合理制订教师招聘计划,通过双选会、自主招聘、特岗计划等多种方式补充教师,力争用足用好教师编制,扩充幼儿教师队伍。
下一步,我县将认真贯彻落实好上级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县域实际情况,努力构建新型的幼儿教师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做好幼儿园教师补充工作,持续提升贫困地区学前教育质量,努力建设一支培训、教学、教研于一体的教师队伍,补齐学前教育短板弱项,推动我县学前教育事业良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