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体制机制 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教育局
一、背景介绍
2016年,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作为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试点地区,在推进改革试验的过程中,围绕“扩大学前教育普惠性资源”、“建立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幼儿园教师队伍培养和补充机制”三项改革实验任务,科学谋划,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加大投入,调整结构,准确把握改革方向,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充分发挥改革发展实验区对全局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为全区学前教育整体推进提供了样板经验。
二、改革措施
(一)多元办园促普惠。
1.大力建设公办幼儿园,科学布局建设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满足适龄幼儿入园需求,环江科学调整全县的学前教育布局,在县城划拨建设用地30多亩,新建3所公办园,在农村大力推进“一乡一公办,一村一幼”建设,在12个乡镇大力兴建公办中心幼儿园,在移民新区、大村和连片村屯新建幼儿园。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在乡镇购置土地10余亩,用于迁建乡镇中心幼儿园两所,此外,多个乡镇积极配合,想方设法利用义务教育阶段布局调整后的小学富余校舍举办幼儿园,做到物尽其用,节省办学资金。
2.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和激励作用。环江县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通过保障合理用地、减免税费、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面向大众、收费合理、质量合格的普惠性服务,满足群众的多元入园需求。还通过严格办园准入,强化督导评估,加强师资培训,投入资金扶持等措施助推民办园评等晋级,鼓励民办园积极申报自治区多元普惠幼儿园,近4年来共计投入335万元资金用于民办园师资培训和园舍改造,目前全县共有41所民办园被自治区认定为一星级多元普惠幼儿园,几年来获得普惠幼儿园资金扶持共计852.35 万元,使民办园规范化建设和内涵发展得到明显提升。
3.积极争取公益项目建设公益园,努力将优质教育理念和社会资源导入贫困乡村。环江县争取公益组织支持,共投入130万元资金在环江毛南山区创建了连片边远村屯公益幼儿 园18所和自治区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试点园4个,创新的办园机制让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资源逐步覆盖边远村屯,使偏远山区贫困学龄前留守儿童也能能接受学前教育,促进了教育公平,解决了近400名幼儿“入园难”问题。
(二)创新模式强师资。
通过引进和争取“手牵手计划”项目及“广西农村儿童早期教育与发展” 项目支持,环江开创“TOT”教师培训模式,即“培训者的培训”,通过先培训一批有理论、能实践、会教研、善授课、可引领的县级骨干教师,然后再由县级骨干教师承担乡镇的教研及二级培训任务,乡镇骨干教师再培训村级教师,以此类推打通教师培训的‘最后一公里’,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全县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目的,这一模式十分适合教师较为紧缺、无法全员脱岗培训的山区县。近年来,环江将这一模式运用到幼儿教师培训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县—乡—村”三级联动培训,成效显著。
(三)真金白银保投入。
改革发展既是国家要求,也是当地学前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环江用足用好各级各类学前教育发展经费。一方面,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主要用于补助新建改建幼儿园等。2016—2020年,统筹国家、自治区财政资金4866.82万元,新建、改扩建县城和乡镇的公办园(含小学附设班)83所,为环江的改革发展提供助力‘引擎’。另一方面,建立“政府主导、以县为主”的学前教育投入和保障机制。“以县为主”可不是做表面文章“耍花枪”,而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除了新建园、改建园的资金投入,近年来环江学前教育发展的各项费用共计4731万元均被纳入县财政预算,所有这些资金,全是县政府“掏腰包”!
(四)强化教研提质量。
1.实施结对帮扶计划。利用“儿童乐益会”与广西师大合作的“广西儿童早期教育发展项目”,扶持川山、大安、大才等五所乡镇中心幼儿园,促进这五所幼儿园成为乡镇示范幼儿园,并通过结对帮扶、分批派驻培训人员挂点支教等措施,在教师培训、园务管理、环境创设、保教常规等方面进行联建,帮助内涵提升,促进全县学前教育同步上档进位,并在全市得到推广。
2.大力实施教师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环江投入资金100万元,有目的有计划的着力实施有深度、有广度的全县幼儿园教师能力提升培训项目,项目实施从2019年开始,每年一期,每期培训持续4个月,覆盖近500名公民办幼儿园教师,项目培训共计使1556人次的教师得到专业引领和能力提升。通过派出去驻园浸润式跟岗研修学习,请进来量身打造制定帮扶计划、专家案例式讲座、送课入园、现场教研等方式,给环江幼教事业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让全县老师了解到教育发达地区的先进教育信息,使教师们转换了思维方式,提高教师综合能力及幼教核心素养水平,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更进一步理解和支持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而实施更加有效的教育,提高全县学前教育办学水平。
三、改革成效
(一)有效扩大了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
2016年以来,环江县新建城区公办幼儿园4所,公办乡镇中心公办幼儿园11所,新建、改扩建乡村小学附属幼儿园(附设班)68所,全县创建了41所自治区多元普惠幼儿园,有效扩大了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2020年,环江县有幼儿园110所,其中公办幼儿园58所(城区公办园5所,乡镇中心幼儿园12所,村级公办园41所),民办幼儿园52所(其中普惠性民办园23所),在园幼儿人数13381人,全县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92.9%,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4.9%,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61.4%。环江的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和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这两项学前教育硬性指标分别高出全市5.25、9.98个百分点,高出全区6.08、9.1个百分点。实现了乡镇中心幼儿园乡乡全覆盖,人口集中村村级公办园村村全覆盖,较好地解决了城乡适龄幼儿“有园上”的问题,提高了群众对学前教育的满意度。
(二)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总额大幅提高。
2016年至2020年,环江县整合上级资金、帮扶资金及本级财政资金,共投入1.75亿元,用于学前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培训、生均经费等。环江县财政将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300元/生.年标准纳入财政预算,初步形成财政保障机制。学前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中的占比,从2015年的4.11%提高到2020年8%。仅2019年就投入2300万元对全县幼儿园的环境、设施设备进行提升改造建设,使全县幼儿园面貌焕然一新,设施设备基本齐全。
(三)建立和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幼儿园教师培养和补充机制逐步形成。
环江县既千方百计增加幼儿教师编制数量,又盘活现有资源,通过多措并举,使得学前教育师资得到快速充实和提高。在教师队伍培养补充方面逐步形成“聘、管、培”一体化新机制,新增幼儿教师编制33个,全县幼儿教师编制从2016年的55个增加到2019年的88个。完成公办幼儿园建制工作,独立法人公办幼儿园由2016年的1所增加到2020年的16所。2020年2月核定公办幼儿园编制372个,其中参照中小学人事管理机制,新增幼儿园教师控制数284个,2021年开始将陆续公开招聘公办幼儿园教师,同时将不断提高非在编幼儿园教师的待遇。在师资专业发展保障方面,初步形成了“TOT县域教师培训模式”;实行公民办幼儿师资培训一体化,师资培训全覆盖,使得学前教育资源总量快速增加,优质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教师队伍日益优化,环江学前教育呈现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